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后并发症和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课件

脑卒中后并发症和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临床表现
• 临床经过通常分为三期
1. (早期):患手骤然出现肿胀,颜色变化,很快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 。关节活动度受限,主要为手被动旋后受限;腕背伸受限,当被动增 加背伸活动度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曲受限, 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不能 完全伸直,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 能微屈,若被动屈曲,则出现疼痛。
• a.患者坐位时,其上肢要抬高置于前面的桌子上。为了帮 助抬高和保持舒适,可在臂下垫一枕头。当患者坐轮椅在 医院内活动时,应在轮椅上放一桌板,或保证患者的手不 悬垂在一边。
• 利用轮椅桌板保持坐位良肢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方能法残损
• (1)良肢位摆放
• b.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 节伸展,背伸腕关节及伸直手指;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 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下部软枕支撑,肘关节伸展, 置于枕头上,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卧 位时,患侧上肢伸直有支撑并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 ,各种体位摆放均避免腕屈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方能法残损
• 大量报道发现,规范的良肢位摆放能有效预防SHS,可减 少由于腕关节及指关节屈曲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局 部的神经营养,改善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卒中 患者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临床表现
临床经过通常分为三期
2. 第2期(后期):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 对手和手指的压力。X射线检查可见骨质的变化。在 背侧腕骨及掌骨连接区的中部,出现明显坚硬的隆 凸。 3. 第3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治疗的手变成固 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 性则永久丧失。
自纽约Bellevue医院的SteinbrockerOtto于1947年提出 “肩手综合征” 以来,这一棘手的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 脑卒中后的患者。尤其是手部的水肿和疼痛,给患者治疗 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发病机制
• 脑卒中后SHS 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同领域学者对SHS 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目前更多学者认为脑卒中 后SHS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周围 性损伤、交感神经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 变等神经源性损伤,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误用综合征、关 节炎性粘连等促使或加重了SHS 的发生发展。
经肌肉电刺激比单纯抬高患肢更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②对于手肿胀明显的患者可采取短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Ⅲ级推荐,C
级证据)。 ③外用加压装置有利于减轻肢体末端肿胀(Ⅲ级推荐,B级证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方能法残损
• (1)良肢位摆放
概念
肩手综合征( shoulder - handsyndrome, SHS) 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以肩部疼痛性运 动障碍及同侧手肿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临床上早期出现疼痛、感觉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 、出汗异常及营养障碍,后期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关 节挛缩畸形进而导致上肢功能受限。
1.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肩-手泵功能障碍 3. 炎症反应 4. 关节结构的改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流行病学
• 肩手综合征发病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74.1%,常在脑卒中 后1-3个月发生,但最早可在发病第3天即发生,发病晚者可 在发病, 个月后才出现6个月。
具体包括正压顺序循环疗法、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等; ④E(elevation)即抬高患肢,体现在良肢位摆放和日常的护理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原能则残损
(2)《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2011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给出的SHS治疗推荐方法如下: ①对肩手综合征患者,建议适度抬高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联合应用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M治S与疗功原能则残损
(1)MICE原则
• 脑卒中后手部肿胀的原则提倡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 治疗目标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改善手部、腕关节的活动度,防止 关节僵硬与肌肉挛缩。总体康复治疗可概括为MICE方法:
①M(muscular movement),主要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 ②I(ice)即降温,临床上包括冰疗、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等; ③C(compression),压力疗法,指外用加压装置来减轻肢体末端肿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脑卒中并发症
1. 废用综合征 2. 过用综合征 3. 误用综合征 4. 脑卒中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肩手综合征
1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治疗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肩-手泵功能障碍 3. 炎症反应 4. 关节结构的改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发病机制
• 脑卒中后SHS 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同领域学者对SHS 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目前更多学者认为脑卒中 后SHS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周围 性损伤、交感神经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 变等神经源性损伤,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误用综合征、关 节炎性粘连等促使或加重了SHS 的发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