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基础的质量保证措施
1、桩位在测量放样定位后,拉十字线在四周打保护桩,并测出距离,钢护筒埋设定位,桩中心至护筒边距离大于桩的半径。
村机就位后,调整桩架机身水平,并移机将钻头对准桩中心,开钻后经常检查是否对中,若有误差及时调整。
2、钻孔之前,应在孔位处进行人工开挖,在地表以下2m范围内查明有无地下管线,确信无地下管线后埋设护筒再行钻孔。
3、钻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孔过程中,经常对孔位垂直度检查,并做好钻孔填写记录,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以便与地质剖面图相核对。
4、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立即进行清孔,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钻孔的塌陷。
5、有换浆法清孔后的泥浆性能相对密度1.05~1.2,粘度17~20S,含砂率 4%。
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6、在清孔完毕放置钢筋骨架前,应对钢筋笼全长,直径进行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
7、砼灌注前,还需要检测孔底泥浆沉渣厚度,如大于规定要求时,应再次清孔。
8、砼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8~22cm和易性或有无离析泌水现象,不合格的砼不得使用,每根桩随机取样抗压强度试件,桩长 20m三组, 20m 时取样四组试件,其中一组是七天龄期。
9、在灌注砼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40厘米的空间,首批砼灌注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深大于1米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
浇筑过程的埋深控制在2~6米。
10、砼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至桩顶面,高出设计桩顶不小于0.8m,并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泥浆清理干净,以保证全部砼具有满意的质量。
11、砼灌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并及时进行处理。
人工挖孔桩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严格按审批后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由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对劳务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控制要点培训;
2、检查工程的材料供应单位和生产厂家,检查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满足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
二、成孔护壁的质量控制
1、桩位定位质量控制,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经监理复核,准确定桩的中心位置,并测出高程。
2、严格控制垂直度和直径,每施工完三节护壁就要复核垂直度和中心位置。
3、护壁质量控制,采用钢筋砼护壁,每节高度为100cm,厚度按照设计要求尺寸施工,混凝土等级与桩一致。
三、桩身的质量控制
1、孔底质量控制: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沉渣,孔壁无松动,有地下水则要用水泵排净积水。
2、钢筋笼制安质量控制:
(1)钢筋进场要验收,检查合格证、检验报告,按照规范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重量偏差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禁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
(2)焊工要有上岗证,焊条要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匹配,确保焊接质量。
(3)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保证钢筋的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箍筋与主筋之间要求有效固定,现场由工长、质检员进行实测实量。
3、混凝土质量控制
(1)浇注前抽测坍落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才能浇注,同时按照规范要求每浇筑50方要有一组试件,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2)浇注过程中现场技术员、质检员要全过程的旁站监督,并形成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要
求暂停施工,整改合格后才能施工。
(3)混凝土浇灌要连续,出料口到混凝土浇注面高度大于2米必须使用串筒或溜槽,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影响桩身质量。
浇注过程中,及时振捣且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4)成桩后12小时内要进行养护,一般桩基采用浸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