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三、工程筹划及施工部署 (2)3.1施工工艺流程 (2)3.2施工方法 (2)1)现场准备工作 (3)2)砼的输送 (3)3)混凝土施工 (3)4)混凝土配合比 (4)5)垫层混凝土 (5)6)底板混凝土 (5)7)侧墙混凝土 (5)8)中板、顶板混凝土 (5)9)梁、柱 (6)10)混凝土振捣 (6)11)混凝土测温 (7)12)模板拆除 (7)3.3主要工程数量 (8)四、劳动力、机械设备的配置 (8)4.1 劳动力配置 (8)4.2 机械设备配置 (9)五、主要材料配置 (9)六、质量通病和质量保证措施 (10)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7.1 保证项目 (13)7.2允许偏差 (13)7.3 质量保证措施 (14)八、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4)8.1安全保证措施 (14)8.2环境保护措施 (16)广播台站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3)《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 BT50082-2009)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50080-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7)《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 385-2006)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10)《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1)《砼膨胀剂》(JC476)12)《砼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的起始点,为初期折返站,站后设交叉渡线和故障车停车线,车站位于连霍高速与花园路交口西南象限绿化带内,车站顺花园路呈南北走向布置。
车站全长467.3m,车站宽度19.1m,有效站台宽10.4m,标准段主体结构尺寸为19.1m(宽)×12.96m(高),车站中心里程处覆土约3.0m。
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厚900mm,中板厚400mm,顶板厚800mm;侧墙标准段高度为5.0m,最高段为7.4m;中顶板纵梁最大截面尺寸为1000mm×2000mm(宽×高)的顶纵梁,最大跨度为8.5m;立柱最大截面尺寸为800mm×1000mm,立柱标准段高度为4.85~6.01m;楼梯竖向高度4.3m,踏步高度150~160mm,宽度300mm。
楼梯从下层至上一层分两级,中间设1500 mm(长)×1800mm(宽)休息平台。
车站砼施工属大体积砼施工。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貌类型为流水地貌,地貌类型属黄河冲洪积平原,场地起伏不大,地形较平缓。
地质土层自上而下分位:杂填土、粉土、细砂、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粉土、粉质粘土。
拟建广播台站场地主要为道路边绿化带,地势比较平坦,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后的雨水沿地面往地势低处流入郑花路西侧排水沟。
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量丰富,场地内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三、工程筹划及施工部署3.1施工工艺流程3.2施工方法1)现场准备工作(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2)砼的输送砼采用输送车由搅拌站运至工地,在运送砼时转动速度为3~6r/min,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至施工现场。
从搅拌输送车运的砼中,分别取1/4和3/4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值之差不得超过3cm,结构混凝土塌落度采用12±2cm,采用高效减水剂,减少水的用量,水灰比小于0.45。
砼运送至浇注地点,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砼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必须将混凝土退回搅拌站。
砼运送至浇注地点时其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35℃,最低不得低于5℃。
采用砼送泵应符合下列规定:a、砼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砼的泵能连续工作;b、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c、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砼出现离析现象时,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砼;d、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具有足够的砼,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3)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工程:混凝土采用商业混凝土,泵送法施工。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
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Ф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
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
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为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
4)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4)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要求配合比5)垫层混凝土一次浇筑砼的范围为400~600㎡左右。
垫层施工按“之”字顺序施工,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6)底板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自然流淌斜面分层的浇筑方式,即泵车从基坑两边四个角开始浇筑,让砼自然流淌,形成一定的斜面。
施工时注意保证斜面下一层砼与上一层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大于1.5h,严格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
砼的振捣需从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砼浇筑成形后在初凝前用铁滚筒滚压、长刮尺控制标高及平整度,最后用木抹子收面,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7)侧墙混凝土计侧墙尺寸,砼浇筑采用全面分层施工方案,即把墙从高度方向分成若干层,对称分层浇筑砼。
砼分层层厚为30-50cm,施工时注意两侧高度一致,高差不要大于0.5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根据模板支撑情况,侧墙浇筑时间应不大于6h,浇注速度不大于1.5m /h。
防止模板由于混凝土侧压力而发生变形。
浇注时严格控制两侧对称泵料确保模板支撑结构对称受力,防止发生偏位。
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侧墙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在内衬结构施工前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凿毛处理。
连续墙如有渗漏,则先进行堵漏处理,在不渗漏的情况下进行内衬施工。
凿毛要求:凿出青石子,凹凸面平均深20mm。
清洗干净。
8)中板、顶板混凝土顶(中)板、梁砼应在侧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后浇筑,以便使侧墙砼获得初步沉落。
中板、顶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底板的施工顺序进行浇筑,浇筑应局部分层,确保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上层的浇筑,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速度。
9)梁、柱柱子混凝土单独施工,水平、分层灌注。
10)混凝土振捣(1)砼机械振捣成型,根据施工现场对象及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动器,并确定震动时间.(插入式、平板式)(2)插入式振动方法及操作要点a振动器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应放在模板支撑或者钢筋上。
b使用振动器,宜采用垂直振捣,插入深度为棒长的3 /4,作用轴线相互平行,避免振漏。
当梁端等钢筋密集的部位振动棒难于插入时,也可以倾斜振捣,但棒与水平夹角不宜小于45℃。
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c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
“快插”是为了防止砼表面先捣实,而下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
“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抽动,幅度为5~10cm,排出混凝土中的空气,振捣密实。
每插点应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
待砼表面呈现水平,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时,方可拔出振动棒。
拔出宜慢,待振动棒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再快速拔出振动棒,以免造成空腔。
d振动器插点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者“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大于振动器的作用半径(R)的1.5倍。
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一般为300~400mm。
e当砼分层浇筑时,振捣上层砼时,应插入下一层砼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同时,振捣上层砼应在下层砼的初凝之前进行。
(3)平板式振捣方法主要操作要点a平板式振动器在每一位置上应连续振动一定时间,正常情况下约为25~40s,以表面出现浮浆为准。
b移动时应沿一排方向依次振动前进,移动速度通常为2~3m /min,前后位置. 和排间相互搭接应为3~5cm,防止漏振。
c振动倾斜砼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砼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