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

年份 上转换材料 泵浦 上转换发光
1987
1987 1994 1995
Yb3+,Er3+:BaF2晶体
Yb3+,Tm3+:BaF2晶 体 Er3+:LiYF4 晶体 Er3+:LiYF4 晶体
双波长1540nm和 670nm红光 1054 nm泵浦
1054nm泵浦 810nm泵浦 969nm泵浦 649nm红光 551nm绿光 551nm绿光
15
3.2.3 溶胶—凝胶法
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水解,然后使溶质 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烧培,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3.2.4 微乳液法
所有化学反应都在液滴内部进行。
16
不同方法制备的UCNPs纳米颗粒
17
1992
掺Er3+:LiYF4 晶体 掺Er3+:LiYF4 晶体 掺Er3+:CaF2晶体
掺Pr3+:LaCl3 晶体
90K 65k 210k
-
半导体LD 泵浦 氩离子泵浦 PA泵浦
PA泵浦
850nm 551nm绿光 红光
红蓝光
6
在室温下,在氧化物等晶体中也成功地获得了
激光运转,上转换发光效率超过了1%,高达1.4%。
NaYF4: Yb3+,Er3+ 纳米颗粒
最有效的基质材料:NaYF4 常用的敏化剂为:Yb3+ 激活剂通常是:Er3+、Ho3、Tm3+等。 激发光源:近红外连续激光器(980 nm)
10
3、镧系掺杂发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11
3.1 合成方法
12
3.2 比较常用的几种液相制各方法
1)水热/溶剂热法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
樊潇 15S007020
主要内容
1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
2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组成
稀(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 UCNPs )
是指材料吸收能量较低的光子时却能够发出较高能量的光子 的材料,或者也可以说是受到某种光激发时,材料可以发射 比激发光波长短的荧光材料。 本质:反Stokes发光。
2)沉淀法 3)溶胶—凝胶法 4)微乳液法
13
3.2.1 水热/溶剂热法
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如高压 釜)中,以水或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 质,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化学反应的一 种方法。
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a、 55000倍 b、 220000倍
14
3.2.2 沉淀法
张俊文等制备的纳米上转换 发光材料Y2O2S:Yb,Er
UCNPs
3
1、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
4
1.1
1959年,Bloembergc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 , 观察 到了525nm的绿色发光。
1962年,此种现象又在硒化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1966年,法国科学家Auzel在研究钨酸镱钠玻璃时,意外发 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3+ 离子时,Er
3+、
Ho3+和 Tm3+离子
在红外光激发时,可见发光几乎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由此正 式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概念。
5
1.2
20世纪 90年代初: 在低温下(液氮温度),掺 杂 Er3+ 后, CaF2 晶体中上转换发光效率高达 25% 。
年份 上转换材料 温度 泵浦 上转换发光
1989 1989 1990
7
1.3
近几年来,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高比表面
效应、量子效应等优点使纳米材料成为稀土离子上
转换发光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镧系掺
杂发光材料的研究最多 。
大量文献报导了镧系掺杂发光氧化物、复合氧
化物、氟化物等微粒的合成与光谱性能研究。
8
2、镧系掺杂发光纳米微粒的组成
9
2.1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