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高校教师的需求数量也急剧增加,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标签:高校师德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高校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发展水平,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师德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高校发挥其职能的质量。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既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是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随着大学生的逐年扩招,对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教师人数的急剧增多,必然造成遴选时存在一定的疏漏,因此造成了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偏差。

主要表现在:
1.理论知识欠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部分搞科研的教师经常在校外,一些代课教师很少在学校坐班,一般讲完课除必要的答疑时间外基本不会在学校里。

因此,高校教师很难集中到一起进行理论学习。

因此存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不足。

部分教师存在只会传授知识不了解时事政治的现象。

2.在学术或科研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不少教师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少数教师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教师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甚至以金钱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的学术成果;等等。

因此造成现在的学术论文或科研结果存在千篇一律,数量多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不大。

3.部分教师市场意识严重,注重追求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价值错位,部分教师舍弃教育的伦理价值而追求经济利益,把学校变成了市场,把师生关系变成了顾客与商家、老板与雇员的关系。

一些高校研究生经常戏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部分硕导和博导也理所当然地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为自己“打工”。

4.部分教师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有的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大学毕业后到私企或外资企业参加工作,有的甚至做私人老板自己拥有一定的产业。

这部分人在过去一定的时间里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又厌倦了自己的工作,于是到高校工作,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轻松一些,因此,这部分人不会去忙于跑科研、做课题、写论文等等。

因此,这部分人的存在影响了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5.有的教师不得体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到“身正为范”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二、浅谈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工作的成败与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道德建设,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树立远大理想。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对教师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师德修养高的师资队伍,动员广大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2.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

教师的健康心理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

高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及提高心理素质的意识,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师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有效地解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能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同时,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过程,也是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过程。

3.加强高校教师的素质教育。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通过提升教师的素质达到师德建设的目的,这样的师德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4.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教师的教育和管理。

近年来,一些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某些高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在教师发展中心的主题智能与核心职责中,第三项明确规定为师德建设:负责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师德考核、评优、宣传等工作;负
责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组织结构图如下:
5.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当前各高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对人才的要求也高,要想走入大学的讲堂只是应该是博士毕业。

而刚刚毕业的博士基本在30岁左右,正式面临扛起家庭的重担的时候,虽然各高校为引进人才出台了许多优厚的政策,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教师们面临着教学、科研、职称等种种压力。

而如果光靠教学,科研量少的教师的工资是少的可怜的。

这样必然会引起部分教师心存怨气,无形中在行动中或课堂上表现出来,有损于师德形象。

因此,高校里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待遇是刻不容缓的。

另一方面,发挥工会这一群众组织的作用,为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提供更多的便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将全部信息放在教学和科研上。

汇聚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师德建设。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安身健.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1):93.
[2]李静.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4):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