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上册《身体的结构》教案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身体的结构》教案设计 教科版

《身体的结构》
教材分析:
《身体的结构》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第一课。

本课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认识身体外形的结构。

划分有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等。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的身体”,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提出人体从外形上看由哪几部分构成。

第二个活动:“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再用气泡图的方式,把多个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喜欢亲自探究。

自己的身体对每位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可谓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画画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规范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小游戏等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感悟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再用气泡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到人体各部分既分工又合作,大家才能健康成长,把抽象的思维直观化,孩子零散的想法,利用不断充实气泡图内容和归类整理,逐渐清晰思考的轨迹,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人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组成,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特点。

2.知道人体各个部分的活动与结构相适应。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多种观察方法了解身体外部结构的特点。

2.能由粗到细地观察身体,不断发现身体外部结构的新特点,不断修正、完善对身体结构的认识。

3.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达人体的各个部分。

科学态度
1. 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身体结构有较强的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

3.意识到科学锻炼身体才能正常发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外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描述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习惯用语转换为规范用语。

教学准备:两支铅笔、人体结构图、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前测导入。

1.谈话: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身体结构,人也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结构。

大家都熟悉自己的身体吧,你们认为我们的身体外形结构是怎样的?能不能一起来画一画?
2.简笔画人体外形图,交流。

3.问题: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谈话揭题:究竟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我们身体的结构还有哪些奥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组成。

(一)观察身体外部结构。

1.指出人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不断更改不完善的看法,讲解规范各部分名称,建构新概念。

3.体验人体左右对称之美。

4.游戏巩固:老师说四部分外形名称,学生做动作。

5.小结:从外形上看,我们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组成。

三、认识人体各个部分的活动与结构相适应。

1.身体可以分成四大部分,我们还能分再细些吗?如四肢……
2.观察四肢:对比分析上下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上肢活动灵活——方便做各种工作。

(活动:手臂曲伸、旋转;手指活动)
(2)下肢粗壮——承受全身重量。

(曲膝下蹲,单脚支撑)
(3)小结: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不相同,有明确的分工,尤其上下肢的明显分工更是人类与其他身体结构相近的动物如猩猩、猴子有着本质的不同。

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3.体验活动:分析走路时人体有哪些部分参与完成动作。

(1)下肢不动——身体无法移动。

(2)上肢不动——行走时身体不平衡。

(跑起来也不快)
(3)同侧上、下肢同时向前或向后摆动——不协调。

(4)从以上体验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5)小结:通过体验活动我们知道了上、下肢共同参与走路,有利于身体运动动作更加协调。

可见身体各部分既有分工,但又要合作,才能协调发展。

4.总结:人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还可以细分成许多小的部分。

人体的各个部分结构不同,分工也不同。

有的动作只要某一个小的部分参与就能完成,有的动作需要全身各部分参与才能完成(如跳绳),人体各个部分的活动与结构相适应。

四、课的延伸:
1.激发探究身体内部的欲望。

2.谈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