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景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简单理解就是“教”与“学”。

师教生学,但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

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是这样表述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概念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怎样才能较好的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有明确的、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以前和平时的练习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备课和课堂练习时要突出这一点的训练。

主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题,杜绝使用计算器。

刚开始时,学生由于以前的习惯,觉得算起来较难,同一道题可能算出
的结果五花八门,这时让他们反复算,等到大部分同学达到结果一致,然后教师再讲评,这时候第一次就算对的同学就很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了,在考试中由于运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高涨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同学也多了。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从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发展能力的效果。

提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所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如果采用趣味性很强的数学情境,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境界,并能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和开发智力,促进思维,发展能力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以故事作为新课的开端: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据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让他提一个要求,于是这位聪明的发明者说:“尊敬的陛下,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
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

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

”国王觉得这不难,就欣然同意了。

请问:国王能办到吗?
从这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开头,马上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三、创设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景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师生的相互沟通,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极开展合作探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讲授完函数值域之后,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参与讨论度不够,掌握不够深刻,甚至一知半解,以致在解决中常常混淆,因此,课堂上由最常见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引申,给出如下的一类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做适当的归纳总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1: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值是多少?将此问题引申出关于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问题2:二次函数y=-x2+2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3:二次函数y=-x2+2a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4:二次函数y=-ax2+2a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5:二次函数y=-ax2+(2a-1)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在教学中,例题设计一定的层次,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在整个教学生活中的,特别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上。

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学好。

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对他们要一视同仁。

“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善待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听课,愿意积极配合。

我们能听到更多学生真实的意见或者真诚的心声。

从他们身上,老师可以了解到了很多学生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他们真诚的优点,对教学是一个直接的促进。

很多感人的东西都从教师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中释放发掘出来,这种良好关系也让他们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而数学课堂也因为有这么真实的感情联动而提高了效率。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

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作者简介】
王丽英( 1976-),西安市第51中学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