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筑套表}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工程建筑套表}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1.隧洞式取水和引水明渠取水
岩塞爆破法示意图
2.分层取水的取水构筑物
为避免水生生物及泥砂的影响,应在取水构筑物不同 高度设置取水窗。根据不同水深的水质情况,取得低浊度、 低色度、无嗅的水。
3.自流管式取水构筑物
采用自流管或虹吸管把水引入岸边深挖的吸水井内, 然后水泵的吸水管直接从吸水井内抽水,泵房与吸水管可 以合建,也可分建。
水工隧洞
坝内涵管
(三)扬水工程
※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 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 ※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 ※水泵与其配套的动力设备、附属设备、管路系统和 相应的建筑物组成的总体工程设施称为水泵站,亦称 扬水站或抽水站。 ※扬水的工作程序为:高压电流→变电站→开关设备 →电动机→水泵→吸水(从水井或水池吸水)→扬水。
图 5-6 离心泵抽水装置示意图[18]
离心泵的技术性能有流量(输水量)、扬程(总扬程)、 轴功率、效率、转速、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六个工作参数表 示。 泵站主要由设有机组的泵房、吸水井和配电设备三部分组成。 根据泵站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泵站可以分为取水泵站、送 水泵站、加压泵站和循环泵站四类。
(四)输水工程
(二)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不宜选择在湖岸芦苇丛生处附近。 避免选择在夏季主风向的向风面的凹岸处修建取水构 筑物。 应选择靠近大坝附近或远离支流的汇入口,防止泥沙 淤积取水头部。 应建在稳定的湖岸或库岸处,可以避免大风浪和水流 对湖岸、库岸的冲击和冲刷,减少对取水构筑物的危害。
(三)取水构筑物类型
※组成:由拦河坝(闸)、进水闸、冲沙闸及防洪 堤等建筑物组成
某有坝渠首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3.提水引水
河 流
溢流坝 冲 沙
引 渠

进 水 闸
就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 (水泵)等,将水位较低 水体中的水提到较高处, 满足引水需要。
正面引水、侧面排沙工程示意图
(二)蓄水工程(水库)
1.挡水建筑物(拦河坝) 按建筑材料分:
土石坝
土坝、堆石坝
混凝土坝 重力坝、拱坝、支墩坝
浆砌石坝 重力坝和拱坝
重力坝
➢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维持稳定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性强、抗御洪 水能力强等特点 ➢体积庞大,对水泥用量多,且对温度要求严格, 坝体应力较低,受扬压力作用大
三峡大坝夜景 三现拱形,拱 端支承于两岸山体上的混凝土或浆砌石坝。 优点:体积小、超载能力和抗震性好; 缺点:拱坝坝体单薄、孔口应力复杂,因此坝身泄流 布置复杂,同时施工技术要求高,尤其对地基的处理 要求十分严格。
(二)取水特点
山区河流枯水期河流流量很小,取水量占河水枯水径 流量的比重很大,有时高达70%~90%。
平枯水期水层浅薄,不能满足取水深度要求,需要修 筑低坝抬高水位或采用底部进水的方式解决。
洪水期推移质多,粒径大,因此,在山区浅水河流的 开发利用中,既要考虑到使河水中的推移质能顺利排除, 不致大量堆积,又要考虑到使取水构筑物不被大颗粒推 移质损坏。
(三)低坝式取水构筑物
1.固定式
固定式低坝平面图
1-溢流坝(低坝);2-冲沙闸;3-进水闸; 4-引水渠;5-导流堤;6-护坦
2.活动式
袋形橡胶坝
浮体闸
(四)底栏栅取水构筑物
通过坝顶带栏栅的引水廊道取水。由拦河低坝、底栏栅、引水廊 道、沉沙池、取水泵站等部分组成。 在河床较窄、水深较浅、河床纵坡降较大、大颗粒推移质特别多 的山溪河流,且取水量占河水总量比例较大时采用。
1.自流管取水式
(a)合建式;(b)分建式 1-取水头部;2-进水管;3-集水井;4-泵房
2.虹吸管取水式
249.40
245.00
250.30 4
228.70 1
2 3
1-取水头部;2-虹吸管;3-集水井;4-泵 房
3.水泵直接吸水式
67.20 65.60
3
55.00
2
1
1-取水头部;2-水泵吸水管;3-泵房
土坝
坝体: 维持土坝的稳定。 防渗设备:减小坝体和坝基的渗透水量,要求用
透水性小的土料或其他不透水材料筑成。
排水设备:尽量排出已渗入坝身的渗水,增强背水坡
的稳定,可采用透水性大的材料,如砂、 砾石、卵石和块石等。
护坡: 防止波浪、冰凌、温度变化、雨水径流
等 的破坏,一般采用块石护坡。
2.泄水建筑物
{工程建筑套表}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的利用途径 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介绍 第三节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 第四节 地表水输水工程的选择与设计 思考题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的利用途径
一、地表水资源的特点
地表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特点: (1)地表水多为河川径流。 (2)地表水资源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3)地表水水量一般较为充沛,能满足大流量的需水要求。 (4)地表水水质容易受到污染,浊度相对较高,有机物和 细菌含量高。 (5)在地形、地质、水文、卫生防护等方面均较复杂。
三、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原则
※应根据情况在设计前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设计最高水位 一般按1%的频率确定,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9%。 ※应根据水源情况,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00年。 ※冲刷深度应通过调查与计算确定。 ※在通航河道上,应根据航运部门的要求在取水构筑物处设置标志。 ※在高含沙河流下游淤积河段设置的取水构筑物,应预留设计使用年限内的 总淤积高度,并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 ※水源、取水点和取水量的确定,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
分类:
按其转轴的立卧 其轴上叶轮数目多 少 水流进入叶轮的方 式
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心泵 单级和多级 单侧进水和双侧进水
1-滤网和底阀;2-进水管;3-90°弯头;4—偏心异径接头;5-真空表;6-离心泵;7-压力表; 8-渐扩接头;9-逆止阀;10-阀门;11-出水管;12-45°弯头;13-拍门;14-平衡锤
二、地表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一)河岸引水工程
1.无坝引水
当小城镇或农业灌区附近的河流水位、流量在一定 的设计保证率条件下,能够满足用水要求时,即可 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引水口,直接从河道侧面引水, 这种引水方式就是无坝引水。
2.有坝引水
※定义:当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不能满足自流引 水要求时,须在河道上修建壅水建筑物(坝或闸), 抬高水位,以便自流引水,保证所需的水量,这种 取水形式就是有坝引水。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最高水位
8 1
4 最底水位
3
2
7
5
6
阶梯式布置
1-进水间;2-进水室;3-吸水室;4-进水孔; 5-格栅;6-网格;7-泵房;8-阀门井
145.50
146
最高水位
138.51
最低水位
135.50
4400 3200 10300 3300
水平式布置
4 1 24.72
16.11
水泵
依靠泵的动力作用 动力式泵 使液体的动能和压
能增加和转换完成。 离心泵、轴流泵和旋涡泵等
对水流的压送是靠 容积式泵 泵体工作室容积的
变动来完成。 活塞式往复泵、柱塞式往复泵 等
离心泵
工作原理:利用泵体中的叶轮在动力机(电动机或内 燃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由于水的内聚力和叶片 与水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形成维持水流旋转运动的 向心力,使泵内的水不断地被叶轮甩向水泵出口处, 而在水泵进口处造成负压,进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 的作用下经过底阀,进水管流向水泵进口。
输水工程主要采用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两种方式。
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介绍
分类:
水源的种类 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
山区河流
河流、湖泊、水库、海水取水 构筑物
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 槽式)和移动式(浮船式、缆车 式)
带低坝的取水构筑物和底栏栅 式取水构筑物
一、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直接从岸边进水口取水的构筑物称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它由进水间和泵房两部分组成。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无需在江河上建坝,适用于当河岸较 陡,主流近岸,岸边水深足够,水质和地质条件都较好, 且水位变幅较稳定的情况,但水下施工工程量较大,且须 在枯水期或冰冻期施工完毕。 根据进水间与泵房是否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可分为 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
(a)斜桥式
(b)斜坡式
1-泵车;2-坡道;3-支墩;4-输水管;5-绞车房
三、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一)山区浅水河流特点
河床多为粗颗粒的卵石、砾石或基岩,稳定性较好。 河床坡降大、河狭流急,洪水期流速大,洪水期推移质多。 水位和流量变化幅度大。 水质变化剧烈。 北方某些山区河流潜冰(水内冰)期较长。
2
13.40
3
卧式泵改为立式泵或轴流泵,且吸水间在泵房下面
1-进水间;2 –泵房;3-立式泵;4-立式电动机
2020/8/18
29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1
2
4.67 0.03
-3.30
3 4.50
-0.65
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1-进水间;2-引桥;3-泵房
(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与岸边式基本相同,但用伸入江河中 的进水管(其末端设有取水头部)来代替岸边式进水间的 进水孔。它主要由泵房、集水间、进水管和取水头部组成。 床式取水构筑物根据集水井与泵房间的,可分为合建式 与分建式。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按照进水管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 种基本形式:自流管取水式、虹吸管取水式、水泵直接取 水式和江心桥墩取水式。
五、海水取水构筑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