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20190904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20190904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
蒋朝惠 武彤 王晓鹏 邓少勋编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 1 章 信息安全概述
1.1 信息安全概念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1.1.3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区别
1.2 信息安全威胁 1.2.1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分类 1.2.2 威胁的表现和构成威胁的因素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完整性(Integrity)
➢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证信息和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完 整性。信息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使用、传输、存储信息 的过程中不发生篡改信息、丢失信息、错误信息等现象; 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正确性,执行不正当的 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甚至整个系统的瘫 痪。信息的完整性主要通过报文摘要技术和加密技术来 保证。
第 1 章 信息安全概述(续)
1.3 信息安全发展过程 1.3.1 发展的3个阶段 1.3.2 主流技术发展 1.3.3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1.4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4.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概述 1.4.2 典型的信息安全保障模型
第 1 章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系统由网络、主机系统和应用等要素组成,其中每 个要素都存在着各种可被攻击的漏洞。网络线路有被窃 听的危险;网络连接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所依赖 的各种软件在系统设计、协议设计、系统实现以及配置 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弱点和漏洞,有被利用和攻击 的危险。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 方面:
➢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 完整性(Integrity)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不可否认性(Non- repudiation) ➢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续)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一般来说,信息安 全是以保护信息财产、防止偶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 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破坏为目的,通过各种计算 机、网络和密码等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 存储、传输和交换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 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不可否认性(Non repudiation)
➢ 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也称抗抵赖性、不可抵赖性,它是传统的不可否认需求在信息 社会的延伸。人类社会的各种商务和政务行为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传统的 公章、印戳、签名等手段便是实现不可否认性的主要机制,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与 此相同,也是防止实体否认其已经发生的行为。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分为原发不可 否认(也称原发抗抵赖)和接收不可否认(接收抗抵赖),前者用于防止发送者 否认自己已发送的数据和数据内容;后者防止接收者否认已接收过的数据和数据 内容,实现不可否认性的技术手段一般有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 性的主要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数字证书、IC或USBkey令牌、指 纹、视网膜、掌形、脸形等)来保证。
息不受威胁、损失”。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信息安全是“在技术上和管
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 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欧盟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在既定的密级条件下,网络与信 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这些事件和行为将 危及所存储或传输的数据以及经由这些网络和系统entiality)
➢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确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权限的人才能够 访问到信息。信息的机密性依据信息被允许访问对象的多少 而不同,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信息为公开信息,需要限制 访问的信息为敏感信息或秘密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 保密要求将信息分为不同密级。例如,军队内部文件一般分 为秘密、机密和绝密3个等级,已授权用户根据所授予的操作 权限可以对保密信息进行操作。有的用户只可以读取信息; 有的用户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进行写操作。信息的机密 性主要通过加密技术来保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我国信息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护信息 和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修改和破坏, 为信息和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 不可否认性”。
2019年美国国防部(DOD)在国防部对信息保障(IA)做了 如下定义:保护和防御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保其可用性,完 整性,保密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特性。这包括在信 息系统中融入保护,检测,反应功能,并提供信息系统的恢 复功能。该定义将信息安全的定义拓展到了信息保障,突出 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多种安全能力及其对组织业务职能的 支撑作用。
面对一个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我们需要动态地、 发展地认识信息安全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威胁、发展过程和典型保 障模型。
1.1 信息安全概念
信息安全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 工程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掌握信息的 基本概念是我们系统学习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基础。
本节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定义。阐述了信息 安全的5个基本属性,即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 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从“线”和“点”的角度,详细说明了信息安全与网 络安全区别所在。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目前安全界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 按字面意思,可以将信息安全理解为“信息安全就是使得信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可用性(Availability)
➢ 信息的可用性是指确保那些已被授权的用户在他们需要 的时候,确实可以访问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及相 关的信息资产在授权人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获得。例 如,通信线路中断故障、网络的拥堵会造成信息在一段 时间内不可用,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营,这是信息可用性 的破坏。提供信息的系统必须能适当地承受攻击并在失 败时恢复。信息的可用性主要通过实时的备份与恢复技 术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