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菌生理学
21
常见碳源及种类
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糖类、有机酸、 醇、脂类、烃、CO2及碳酸盐等。 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具有选择性,糖类是一般微 生物较容易利用的良好碳源和能源物质。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半乳糖、 乳糖、甘露糖、纤维二糖、纤维素、半纤维素、 甲壳素、本质素等 单糖优于双糖,已糖优于戊糖,淀粉优于纤维素, 纯多糖优于杂多糖
36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1.根据碳素来源区分:
(1)自养菌:只能从无机物中取得碳源的细菌,利用CO2 , H2CO3合成有机物。如硝化菌。
(2)异养菌:凡是从有机物中取得碳源的细菌叫异养菌。 只能利用有机碳合成所需的含碳有机物,大部分是病原菌。 2.据能量来源分为 (1)光能营养菌: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细菌,土壤和水 中细菌。 (2)化能营养菌:从无机物和有机物中取得能量的细菌。 大部分细菌属于这种类型。
(4)化能异养菌: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以有机物作为碳源。
病原菌
39
腐生型: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 寄生型:从活的寄生体内获取营养物质。
中间类型(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如大肠杆 菌。
40
四种营养类型区别
营养类型
光能自养型
主要碳源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源
光能 光能 无机物 有机物
32
维生素:
有的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维生素,需要外 加,主要是B族维生素、硫胺素、叶酸、泛
酸、核黄素等。
33
氨基酸
各种菌合成AA的能力有很大差别,一般G-菌强
于G+,大肠杆菌自己能合成全部AA,沙门氏菌
能合成大部分AA,有的菌合成AA能力极弱,如
肠道串珠菌需从外界补充19种AA。
34
碱基:
嘧啶和嘌呤是核酸和辅E的重要组分,是许多
16
5、多相胶体性质:
细胞质中含有各种蛋白质,其结构、成分、
功能各不相同,为多相胶体pro,因此在细胞
内可同时进行性质不同的生化反应,结果细胞
外浓度低的物质可以被选择性吸收而浓缩于C
内。
17
6、比重
• • • • • • 决定于菌体内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多少. 一般大于1 灵杆菌 1.054 枯草杆菌 1.2-1.3(1.35) 一个细菌的重量约为 1X10-9—1X10-10
8
二、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体表面积 带电现象 半透性 半透明 体积小、表面积大
革兰阳性菌 pH2~3 中性环境带负电荷 革兰阴性菌 pH4~5
细胞壁、膜有半透性 革兰阳性菌 20~25大气压 革兰阴性菌 5~6大气压
9
渗透压
1 、光学性质
细菌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至细菌,部分被吸 收,部分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N· H· C· O N· H
尿素、一般氨基酸、简单蛋白 质等 NH3、铵盐等 硝酸盐等 N2
无 机 氮
N· O N
氮源种类:
☆分子态氮: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 一氮源 无机态氮:硝酸盐、铵盐几乎所有微 生物能利用 有机态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 a、速性氮源:实验常用牛肉膏、蛋白质、
酵母膏做氮源 • b、迟速性氮源:生产用玉米浆、豆饼、 葵花饼、花生饼 等。
7
3.糖类:
• 主要以多糖、脂多糖、粘多糖形式存在,并与脂类、 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 构成细胞壁、菌体抗原、荚膜。 • G+细胞壁中脂多糖与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定型有 关。
4.脂类:
• 占菌体干重的1-10%。 • 包括中性脂肪、脂肪酸、类脂 • 大肠杆菌3.6-7.9%;枯草杆菌3-4%;结核杆菌22.3%
24
2、氮源(nitrogin source)
☆凡是可以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 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 ☆氮源功能: 为微生物提供合成细胞物质代谢产物的原 料, 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 铵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
25
微生物氮源谱
类 型 有 机 氮 元素水平 N· H· X C· O· 化合物水平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培养基原料水平 牛肉膏、酵母膏、饼 粕粉、蚕蛹粉等 尿素、蛋白胨、明胶 等 (NH4)2SO4等 KNO3等 空气
第二章 细菌生理学
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和合成营养物质, 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整个生理活动 的中心是新陈代谢,细菌的代谢活动十分活 跃而且多样化,乃至繁殖迅速是其显著的特 点。
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不仅是基础生物学科 的范畴,而且与医学、环境卫生、工农业生 产等都密切相关。
1
细菌生理活动包括:
碳源物质利用的选择性
目前在微生物工业发酵中所利用的碳源物质 主要是单糖、怡糖、糖蜜(制糖工业副产品)、 淀粉(玉米粉、山芋粉、野生植物淀粉)、麸 皮、米糠等。 例如在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首先利用葡萄 糖,然后利用半乳糖,前者称为大肠杆菌的速 效碳源,后者称为迟效碳源。
微生物必须的生长因素。
有些微生物不仅不能合成嘧啶和嘌呤,而且不
能将补充的嘧啶和嘌呤结合在核苷酸上,还必
须供给核苷酸,有的菌需补充卟啉或其衍生物, 还有的菌需供给(低碳)脂肪酸等。
35
5、水
微生物细胞含水约占细胞鲜重的70-90%,水作 用是多方面的。
水的功能:是细胞中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营养 物质和代谢产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被吸收 或排出体(细胞)外;水的比热高,能有效的吸 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 然上升;维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
20
1 碳源( source of carbon)
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为细菌提供碳素来源。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后成为 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如糖类、脂、蛋白 质等)和代谢产物,碳可占一般细菌细胞干重 的一半。 同时,绝大部分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生化反应 过程中还能为机体提供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 能源,因此碳源物质通常也是能源物质。 但是有些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生长所需的能源则并非来自碳源物质。
18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一、细菌的营养要求
微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而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以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
形式为微生物所利用,也有小部分以分子 态的气体形式被微生物利用。
19
细菌的营养要求
氮源(nitrogen source) 碳源 (carbon source) 无机盐(mineral salts)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水(water)
30
31
4、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 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 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各种微生物需求的生长 因子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分类:维生素 、 氨基酸与嘌呤及嘧啶三大类。
功能 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 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 可以粗略地估计细菌的数量。由于细菌具有这 种光学性质,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 构。
10
11
2 、表面积
• 细菌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 界进行物质交换。
12
3 、带电现象
• 细菌固体成分的50%-80% 是蛋白质,蛋白 质由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 革兰阳性菌pH为2-3,革兰阴性菌pH为4~ 5,故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 负电荷,尤以前者所带负电荷更多。 •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 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22
微生物的碳源谱
类 元素水平 型 C· O· X H· N· 有 机 C· O· H· N 碳 C· O H· C· H 无 C(?) 机 O 碳 C· C· X O· 化合物水平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多数氨基酸、简单蛋 白质等 糖、有机酸、醇、脂 类等 烃类 — CO2 NaHCO3 培养基原料水平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 粉等 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 粉、糖蜜等 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 份、石蜡油等 — CO2 NaHCO3、CaCO3、等
15
4 、半透性、渗透压
半透性 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允 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用过,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 出代谢产物。 渗透压 细菌体内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 盐,一般革兰氏阳性菌的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 压,革兰氏阴性菌为5-6个大气பைடு நூலகம்。细菌所处一般 环境相对低渗,但有坚韧细胞壁的保护不致崩裂。 若处于比菌内渗透压更高的环境中,菌体内水分逸 出,胞质浓缩,细菌就不能生长繁殖。
6
(三)、有机物
1.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
占细菌的重量50%~80%; 包括:复合蛋白: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 简单蛋白:球蛋白、白蛋白、麦谷蛋白 作用: •构成菌体的主要成分; •作为酶,催化代谢反应;
2 .核酸:
DNA: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代表菌
蓝细菌 红螺细菌 硫杆菌 大肠杆菌
光能异养型
化能自养型
化能异养型
41
四种营养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 红螺菌既可利用光能,也可利用化能。 氢单胞菌是异养和自养的过渡型(称兼性自养型)。
42
三、细菌体内外物质的运送
细菌 75~85 50~80 12~28 5~20 10~20 2~30
酵母菌 70~80 32~75 27~63 2~15 6~8 3.8~7
霉菌 85~90 14~15 7~40 4~40 1 6~12
(一)、水分: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占细菌体重的75~80%。分为
结合水:与菌体其他成份结合,不参与渗透作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