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楼宇信息化技术方案

楼宇信息化技术方案

1 方案概述1.1项目概况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湾,东临深圳湾;南侧是一条带状公园,紧邻F1赛艇场和近期建成的15公里滨海休闲带;西侧紧靠科苑大道,有规划中的地铁15号线通过;北侧海德三道下有地铁11号线正在建造,隔海德三道与深圳湾体育中心相邻。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分为A、B两区进行建设,A区包括华润总部大厦“春笋”、美术馆、六星级酒店及酒店式公寓,本次招标仅含华润总部大厦“春笋”及美术馆(以下简称华润大厦),为A标段;B区包括华润万家总部大厦、南区住宅(悦府南苑)、万象汇购物中心、地铁通道以及市政路(海德二道、逸景四路、汀泽一路)市政管线及万象汇北侧市政管线改造(含给排水系统、路灯照明等)(下文分别简称为万家大厦、南区住宅、万象汇、地铁通道),为B标段。

本次招标工程为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A标段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其中AB区的地块示意图如下:其中:P01为南区住宅地块,P02为万家大厦地块,P03为万象汇地块,P04为华润大厦地块,P05为六星级酒店及酒店式公寓地块。

1.2方案目标先进性: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必须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典型特征,须采用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或国内通行的先进技术。

成熟性: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必须以实用为原则,采用成熟的并且经过实际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开放性: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必须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避免在系统互联时产生障碍。

标准化: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性能标准等须符合中国的有关标准化的要求。

可扩展: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的设计须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在系统配置、线缆布设以及在系统实施方面留有冗余。

可靠性: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的产品选择必须稳定可靠,主要系统设备必须提供可靠性指标。

安全性:本工程涉及的各系统须充分考虑系统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信息传递安全等安全性要求。

集成性:本智能化工程须根据功能要求、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对智能化系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集成,汇集本工程内外信息,对各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1.3方案依据1.3.1设计依据本工程整体上按照智能建筑甲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所涉及的技术、产品、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必须符合但不限于下列有关标准和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2)《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800-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2007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1997)业主提供的招标图纸以及相关技术文件。

1.3.2设计内容本项目智能化系统由通讯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及为上述系统服务的机房工程、综合管线槽系统、弱电系统供电及防雷、接地等系统所组成。

通讯自动化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火灾应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等。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电梯控制系统、访客管理系统、人行速通门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楼宇设备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

机房工程包括机房精装修、机房照明、机房空气调节、机房布线、弱电系统的供电及防雷接地、机房设备布置及其控制台、柜、监控屏的设计和制作等。

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A标段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安装界面如下表:2 综合布线系统2.1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为整个大厦的各个系统提供物理通道,作为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先进性、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特点,达到高标准、高性能,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对其服务的系统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长远效益,满足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需要。

系统包括办公网络布线和设备网布线系统。

2.2系统设计(1)本工程低区、中区为租用楼层,P-03地块至低区租用楼层弱电井各敷设一根12芯单模光纤,P-03地块至47中区配线架机房敷设两根24芯单模光纤,47层配线架机房至中区自用楼层弱电井各敷设一根12芯单模光纤,出租部分仅预留光纤及光纤配线间至楼层弱电井,其余部分由运营商负责完成。

(2)高区、转换层、设备层、避难层及地下室部分设备间为自用部分。

前端语音点位均采用IP电话接入技术,每个IP电话与数据点位共享一个交换机端口。

高区办公部分按照12平方米2个数据点(一用一备)预留,设备层及避难层预留数据配线架、光纤及光纤配线架至楼层弱电井。

自用部分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夹层网络中心机房,P-03地块至网络中心机房敷设两根24芯单模光纤。

(3)自用部分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夹层网络中心机房,自用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星形的,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自用部分采用六类非屏蔽端接模块,采用RJ-45单(双)口面板,数据、IP语音点地插均采用非屏蔽RJ-45模块。

出线插座采用RJ45六类,暗装,底边距地0.3m。

自用办公室:每12㎡设2个数据点(一用一备)预留,大开公区根据面积在配线间内预留设备容量。

2)水平子系统自用部分配线子系统缆线采用六类非屏蔽4对双绞电缆(不超过90米,可以支持1000Mbps的传输速率)。

每个IP电话与数据点位共用一个数据点位,工作区数据点先接至24口数据配线架,然后采用数据跳线连至接入层交换机。

3)干线子系统及配线间子系统接入至汇聚之间采用6芯单模光纤,汇聚与核心之间采用12芯单模光纤。

设备间子系统自用部分(地下室、转换层及高区)设备间设在地下一夹层夹层网络中心机房,低区租用楼层设备间设在P-03地块总配线间,中区租用楼层设备间设置在47层总配线架机房。

系统中心机房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经过UPS供电给机房设备;配线间内办公网交换机就近从强电配电箱取电。

提供所有的接线箱及底箱接线盒。

(4)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

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5)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是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到应用网络在今后若干年内的需求,即它的布局应超前于应用的现实结构,形成可以灵活变化的,并基本上使计算机网络万变不离其中的系统结构。

因此,在本设计中它的分布和逻辑结构都是依据可能产生的网络结构而建立。

(6)基本结构根据国家布线标准(GB50311-2007)、国际布线标准(ISO/IEC11801)的设计原则,本布线系统将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描述时分为主配线间BD和楼层配线间FD两部分)、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构成。

在本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布线系统的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及可扩充性。

下图为综合布线的基本结构:CD:建筑群配线设备(可理解为中心机房主配线架)BD:建筑物配线设备(可理解为楼栋的汇聚机房配线架)FD:楼层配线设备CP:集合点TO:信息点TE:终端设备(计算机、电话、摄像机等)2.3系统功能(1)布线系统采用成熟的、一流的六类非屏蔽布线产品,从接插件、线缆到链路和信道全部满足六类的性能要求,包括各种模块、配线架、跳线和线缆等组成部分。

办公网、设备内网数据及语音传输主干采用单模光纤。

(2)所选择的布线产品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的六类布线产品满足国际六类标准,产品提供六类布线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拥有所投产品生产厂家关于本项目的投标授权书(提供原件)或产品代理证明(提供扫描件或复印件,核对原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主要布线材料,由生产厂家提供针对本项目的供货清单证明。

3)便于项目产品的采购、安装、测试及质保,保证品牌的统一性。

即从面板、模块、铜缆及光缆、配线架、跳线等端到端的全部语音、数据产品采用同一品牌的产品,提供机柜详细资料及样本图片。

4)考虑到保证产品性能要求,六类双绞线中心十字架隔离,保证NEXT性能和合理施工弯曲半径。

5)认证并出具信息产业部数据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单项检测报告及链路检测报告。

6)配线架美观大方,性能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符合TIA/EIA-606规范,通过颜色、标签等手段方便系统的管理维护。

每个信息端口具有防尘功能或设计,用于保护接触金针。

7)所有安装在可视区的产品的外型、款式、颜色和本项目形象相匹配,与室内装修风格保证和谐统一。

8)系统链路按六类(Cat.6)标准建设,各项测试参数达到或超越国际六类标准的要求。

2.4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康普六类端到端铜缆布线系统包括六类铜缆、配线架、模块和跳线,具有以下特点:1)易于安装,易于管理,达到更好的柔韧度和节省更多的线槽空间;2)满足并超过国内国际标准;3)端到端全系列产品;4)支持千兆应用;5)阻燃级别包括低烟无卤LSZH级别和CM阻然级别;6)享受康普20年产品与应用担保;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信道测试满足或高于以下指标:1)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转换接头和交叉连接配线架等连接硬件满足或高于ISO/IEC11801所提出的要求。

2)线缆铜缆水平布线采用带十字骨架分割的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使用23AWG线规导体,250MHz或以上带宽,支持千兆以太网的应用。

光纤符合BellcoreGR-409-CORE和ANSI/TIA/EIA-568标准(1)铜缆1)产品编号:65N4-iGRAYCPK产品描述:65N4-i六类U/UTP铜缆,普通阻燃,CM级别,灰色护套,4对线芯,1000ft(305m)长,CommPak,箱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