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5.明清建筑艺术的集成与终结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艺术也达到了新 的高峰,建筑也趋向程式化、定型化,建筑规模 不断扩大,建筑装饰的变得繁琐复杂起来。在建 筑艺术史上,这既是一个海纳百川式的集大成时 代,又是一个古典建筑艺术走向终结的时代。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1.原始社会中国建筑艺术的萌生 从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可以看 出,当时居住的住房有两种形式:方形和圆 形。方形多为浅穴,面积20平米左右,最大 可达40多平米,穴深50~80,门口有斜阶通至 室内地面。
原始穴居
原始穴居
原始穴居
原始穴居
现代穴居
现代穴居
中国木构架建筑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萌 芽,通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通过各 族劳动人民的不断努力,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建筑艺术的萌生与奠定 中国境内,在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 时代初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 住处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是我 国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黄河中游的氏族部 落,利用黄土层作为壁体的图穴里,用木架 和草泥进行简单的穴居和潜居,后来逐步发 展为地面上的房屋。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演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时期,新的建筑类型及外来文化的输入 导致了中国建筑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内 自发孕育而成的建筑革新要求,另一方面国外建 筑潮流的涌入及国外建筑交流增加。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上海中国通商银行
上海中国通商银行
青岛火车站
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
北京火车站
北京火车站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甲午海战馆
甲午海战馆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建筑当代的发展并非一路畅途,中国建 筑师也面临着诸如传统文化包袱沉重,本土建筑 理论缺乏等的困境。然而在种种困境下,中国建 筑师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相信在一代一代建筑 师的努力下,中国的建筑艺术成就一定会更加辉 煌。
干阑式建筑(竹楼)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2.奴隶社会中中国建筑艺术的奠定 中国的奴隶社会分为夏、商、周三代。 从各种遗迹和遗址来看,当时的城市建设及 宫室建筑发达,我国最早的宫殿三朝五门制 度在当时的都城建筑中已有雏形。
甲骨文
甲骨文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商初被认为可 能是成汤都城的宫殿遗址。这是一座残高80 厘米的夯土台,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4.宋元建筑的清逸严谨 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 单体建筑都没有唐朝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比 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种复杂的殿阁楼台。
明皇避暑图
晋祠
晋祠
晋祠
独乐寺
独乐寺
独乐寺
华严寺
华严寺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济南四门塔
济南四门塔
济南四门塔
济南四门塔
济南四门塔
南京萧梁幕
南京萧梁幕
南京萧梁幕
南京萧梁幕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3.隋唐建筑艺术的恢弘状况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鼎盛时 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成熟的时期。五 代和辽的建筑基本上继承了唐代所凝固的风格及 做法,就是宋初的建筑和唐末的风格也非常接近。
中西方建筑艺术 发展过程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多民族、具有悠 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建筑有7000年以上 有实物的可考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 架为结构、以院落式为基本布局的独特建构 方式和建筑艺术,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中,有今天所知的干阑式建筑的最早遗迹, 而现在的中国南部和西南地区仍可见到大量 的干阑式建筑。
干阑式建筑
干阑式建筑
干阑式建筑
干阑式建筑(吊脚楼)
干阑式建筑(吊脚楼)
干阑式建筑(吊脚楼)
干阑式建筑(吊脚楼)
干阑式建筑(竹楼)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 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 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 岸,西至长安区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 北至车张村、后围寨一代,总面积11平方公里,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秦阿房宫景 区正式开工,2000年与游客见面。
阿房宫复原图
阿房宫
阿房宫
阿房宫
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
汉代瓦当
汉代瓦当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2.魏晋南北朝中国建筑艺术的文脉拓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民族斗争 和名族融合的时期,同时也是域外文化输入及宗 教建筑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除宫 殿、住宅、园林等继续发展外,又出现了新的建 筑类型: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秦汉时期;②魏晋南北朝时期;③隋唐时期; ④宋元时期;⑤明清时期。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1.秦汉时间中国建筑艺术的形成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筑活动常见于记载, 建筑成就突出,并且规模都极大,如筑长城、 铺驰道等。秦始皇还模仿各种不同的宫殿,其 中最著名的是陕西咸阳的阿房宫。
河北赵州安济桥
河北赵州安济桥
河北赵州安济桥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西安荐塔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陕西乾县乾陵
陕西乾县乾陵
陕西乾县乾陵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西周与春秋(前1046~前476年)历时300 余年。除首都稿以外,还建立了东都洛邑, 并确立了严格的宗法分封制度。诸侯分封都 邑建设日益繁盛,各受封诸侯均在自己的封 地营构都城,周天子更是大兴土木,遂使建 筑艺术渐趋繁荣发到。
周王城
周王城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平面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平面遗址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奴隶社会中国建筑艺术不论从空间布局 还是营造技术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 为后来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二、中国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 而发展的,它以各时代的社会经济为基础,与 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相关。
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
南京金陵大学
南京原国民大会堂
第一节 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四、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 发展,虽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在建 筑艺术与创作方面取得的伟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