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海事工作促进港航经济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海事工作促进港航经济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海事工作促进港航经济发展
六条措施的通知
【法规类别】港口港务
【发文字号】闽政办[2015]142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11.04
【实施日期】2015.11.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海事工作促进港航经济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
(闽政办〔2015〕14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海事部门在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维护船员整体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我省港航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港航经济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加快海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海事职能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支持海事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改善沿海通航环境
优化港口规划布局。

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各港口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通航安全要求,
优化各港区功能分工和水域布置,统筹考虑商港与渔港、海上养殖、海上旅游的发展关系,规划预留充足的深水航道和锚地,并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相对集中布置成品油、液体化工等危险品码头,科学论证LNG码头布局,新建LNG码头等高危险项目应布局在交通便利、易于疏散、远离密集人口的区域,并尽量规划独立的进出航道。

加大通航环境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平潭水域等重点港湾和繁忙水域的大型深水航道及配套锚地建设,完善助航设施配备和布置,全面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和保障水平。

建立和完善沿海航道养护体制机制,加强航道、锚地和助航设施维护。

在科学规划航道基础上大力推行船舶定线制,先行实施厦门港船舶定线制,尽快推进湄州湾、闽江口船舶定线制研究工作。

海事部门争取国家资金,组织做好辖区航道、锚地、码头前沿碍航的无主或历史遗留沉船沉物的清除打捞工作,省级财政根据沉船沉物打捞需求给予配套补助,确保与港口建设同步并适度超前。

提升港口通航效率。

海事部门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湄洲湾等重要繁忙水域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等重点船舶进出港效率;建立与港口生产调度部门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动机制,加强海上交通流的组织和管控,充分利用潮汐等自然资源,不断提升通航效率,使我省口岸通关条件、服务海上便利运输能力达到全国前列。

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推进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湄洲湾港秀屿、东吴、肖厝、斗尾港区等5个港区(作业区)尽快实现夜航;港口所在地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和军方支持,着力解决制约夜航的问题。

二、提升海事监管能力
完善海事监管设施布局。

按照全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要求,进一步优化海事监管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台湾海峡大型巡航救助船,国家级船员考试评估示范基地,平潭海事监管基地,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管理
系统(三期),以及厦门刘五店,泉州丰泽,莆田兴化湾,福州江阴、松下,宁德蕉城等海事航标工作船码头、管理维护场地等项目建设。

各级各部门在以上项目规划、用地、用海、岸线审批等方面应予以优先支持和保障。

加强海事队伍建设。

海事部门要根据福建港航经济发展和口岸开放开发需要,结合港口跨区域整合情况,进一步优化海事基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各级各部门应配合促进福建海事机构设置及编制量与海上安全监管服务需求相匹配;组织安排海事系统干部到沿海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挂职,深化海事工作与地方发展的协作与融合。

2015年起,省财政统筹港建费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海事建设,用于福建海事辖区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维护及海事搜救等经费支出。

三、营造良好航运业发展环境
促进航运要素集聚。

争取交通运输部恢复我省检验国内航行海船的职能,省编制管理部门要予以支持;省船舶检验机构要引进海船验船师和船检管理人才;海事部门要为省内检验海船登记提供技术指导和便捷服务,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厦门、平潭为船籍港建立新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创造条件吸引国际知名航运经纪人公司、船舶管理公司、邮轮公司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航运交易、金融、保险、船舶融资租赁等产业,培育航运经济新增长极。

优化船舶运力和结构。

落实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政策,提高补助资金审批和发放效率,鼓励符合条件的船舶提前报废;严格执行《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
定》,对达到报废船龄的船舶不予办理船舶营运证,强制退出市场,淘汰落后运能。

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引导液货危险品船、干散货船、集装箱船运力有序投放。

推动省海运集团等航运企业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步伐,鼓励我省航运企业与国内外大宗货物业主及龙头航运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转型。

至2020年,形成1~2家运力规模超150万吨的海运龙头企业、16~18家运力规模超10万吨的海运骨干
企业。

四、发展壮大船员产业
提升船员产学研合作水平。

福建海事局牵头组建“海峡船员产业研究平台”,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船员产业发展战略、国际公约跟踪、国内法律法规等项目研究,建立船员劳务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发布船员产业研究报告,为我省船员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开展游艇驾驶员培训模式改革,通过取消开班限制、推行模块训练、俱乐部管理等手段,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发证效率。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企业投入船员高等教育,在省内高校建立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