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者因素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_邹启明

读者因素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_邹启明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Quarterly)Vol.25 No.3 July 2002:318-322 Guangzhou,ChinaThe Influence of Reader Factors on L2 Reading ComprehensionZOU Qi-mingKeywords: reading strategies,reading prupose,interest and attitudes,text-processing models,inferencesCorrespondence: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Guangdong U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10420,P.R.China <zouqm@>中国・广州现代外语(季刊)第25卷2002年第3期(总第97期):318-322 读者因素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邹启明读者因素历来是第一和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热点。

作者在文中讨论了第一和第二语言阅读研究对三个读者因素:阅读策略、阅读目的、兴趣和态度的研究情况,并根据他本人的研究情况,就这三个因素对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制约作用提出他的初步见解,同时也指出他本人实验的不足之处。

最后,他还对这三个读者因素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阅读策略、阅读目的、兴趣与态度、篇章处理模式、推论1. 引言阅读是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因此,读者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是不可置疑的。

第一语言阅读研究探讨了教育水平、背景知识、阅读任务和目的、阅读策略、兴趣与态度等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如Asher 1980; Spiro, 1982; Athey 1982; Van Dijk 1982; Van Dijk and Kintsch 1983; Meyer, 1983; Scardamalia and Bereiter 1984; Entin and Klare 1985; Brown, Ambruster, and Baker 1986; Wilson and Anderson 1986; Yekovich, Walker, Ogle and Thompson 1990; Narvaez, van den Broke and Ruiz 1999等)。

在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注意语言水平、背景知识、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策略,对阅读任务和目的,兴趣与态度则很少研究。

尽管存在种种争议,第二语言阅读的研究者们对读者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的制约作用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对第二语言阅读策略则存在不同意见。

此外,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目的,兴趣与态度是否与母语阅读相同,是否会影响到读者的篇章处理方式和阅读理解与记忆,也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根据他本人的研究,对第二语言读者的阅读策略、阅读目的、兴趣与态度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并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2. 阅读策略第一语言阅读研究提出三种主要篇章处理模式:由下至上,由上至下,以及综合处理(Adams 1980)。

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也主要按照这三种模式来分析读者的阅读策略。

Block (1986)对9名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了一项阅读策略研究,发现了14种篇章处理策略:预测内容,辨认篇章结构,综合信息,质疑信息,解释内容,使用常识和联想,评价行为为与过程,监控理解,改正错误,对文章内容作出反应,句子分析,重复阅读,质疑从句或句子,质疑单词意思。

通过对受试者篇章处理策略的归类,他发现两种主要的篇章处理模式:综合处理模式与非综合处理模式。

综合处理者注意综合文章信息,对篇章结构敏感,能经常并有效地监控自己的理解。

非综合性处理者主要靠个人经验来处理文章信息,不注意信息之间的联系,只注重文章细节而忽视主要内容。

Block指出,语言背景似乎不是影响篇章处理策略的因素,第二语言读者的篇章处理策略与第一语言读者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综合处理者虽然在阅读理解方面与非综合处理者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校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后者。

因此,他认为采用综合处理策略的读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Horiba (1996)对76名美国和日本大学生也进行了一项阅读研究,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二语言组是40名学习日语的美国大学生,第一语言日语组是20名日本学生,第一语言英语组是16名美国在校大学生。

第二语言组和第一语言日语组阅读一篇日语民间故事,第一语言英语组阅读这篇文章的英文译文。

通过对受试者有声思维材料的分析,Horiba发现了9种篇章处理策略:语音处理,单词处理,句子处理,向后推论,延伸推论,预测推论,联想,评论320 邹启明篇章结构,评论行为。

她指出第一语言读者与第二语言读者的篇章处理模式明显不同。

第一语言读者注重高层次的篇章处理,第二语言读者由于受语言水平的制约,只注重低层次的篇章处理,体现出由下至上的篇章处理特点。

她认为第二语言阅读策略与第一语言阅读策略不同,第二语言读者对文章结构不敏感,很少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作联想,主要依靠对单词和句子意思的处理来建立文章的思维表征,因此,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是不完整的。

根据Block和Horiba的实验,作者对64名中国大学生也做了一次阅读实验(邹2001)。

受试者按照语言水平和阅读的文章分为4组,分别阅读一篇高连贯结构或低连贯结构的英语论述文。

通过对受试者有声思维材料的分析,作者发现了10种推论或篇章处理策略:连接推论,跨题推论,指代推论,词汇推论,延伸推论,预测,期望,质疑,联想和评论(邹2000)。

通过对受试者推论类型的归类,作者发现了四种不同的篇章处理模式:综合处理者,被动追随者,主观处理者,消极处理者。

综合处理者注意文章命题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处理文章内容,体现出综合处理的特点。

被动追随者注意命题之间的联系,能够建立起文章的宏观结构,但很少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处理文章内容,体现出由下至上的特点。

主观处理者不注意命题之间的联系,只是依靠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建立文章的情景模式,体现出由上至下的特点。

消极处理者既不注意命题之间的联系,也不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只注意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体现出由下至上的特点。

统计分析证明综合处理者的阅读记忆明显优于主观处理者与消极处理者(F=5.211, p=.003),但与被动追随者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除了对消极处理模式外,语言能力对其他篇章处理模式没有影响,而文章结构则对综合处理和主观处理模式有影响。

这不仅证明了第二语言读者对篇章结构是敏感的,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篇章结构来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

尽管实验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没有第一语言读者的参与,没有办法对第一语言读者与第二语言读者的篇章处理策略和模式进行比较,因此还无法提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3. 阅读目的阅读目的是指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达到的目的,读者的阅读目的往往受阅读任务的制约。

第一语言阅读研究指出读者的阅读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为学习而阅读和为娱乐而阅读(Lorch, Lorch, and Klusewitz 1993,引自Narvaez, van den Broke, and Ruiz 1999)。

Narvaez等人(1999)对20名美国大学生做了一次阅读目的的实验。

这些受试者按任务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学习组,第二组为娱乐组。

在实验中,受试者阅读两篇叙述文,两篇论述文,并进行有声思维。

通过对受试者有声思维材料的分析,他们归纳出7种推论或篇章处理策略:联想,解释,预测,评论,篇章连贯性中断(text-based coherence break),知识连贯性中断(knowledge-based coherence break),重复阅读。

通过对受试者推论的归类,Narvaez等人发现不同的阅读目的会影响到读者的推论和篇章处理策略。

为学习而阅读的受试者更多地重读文章内容,更多地评价文章内容,并指出知识连贯性中断。

此外,文章类型也影响到读者的阅读目的。

根据Narvaez等人的研究,作者也对中国读者进行了一次阅读目的的研究(Zou2000)。

64名中国大学生参与了这次实验。

在实验前,所有受试者首先回答一份问卷,题目是“你认为阅读英语论述文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受试者对问题的回答,作者发现了中国读者在阅读英语论述文时有四种不同的目的:为提高英语阅读技巧,为了解文章内容,为提高英语水平,为应付考试。

统计分析证实受试者的阅读目的受语言水平的影响(F=22.610, p=.000),与他们的阅读策略显著关联(F=-.372, p=.025),并影响到他们的阅读记忆(F=6.236, p=.001)。

高级组的受试者更偏重于为了解文章内容而阅读,中级组的受试者更偏重为提高英语阅读技巧而阅读。

为提高英语阅读技巧而阅读的受试者更多地采取主观处理模式,为了解文章内容而阅读的受试者更多地采用综合处理模式。

因此,为了解文章内容而阅读的受试者在阅读记忆方面显著优于为提高英语阅读技巧的受试者。

虽然结果得出显著差异,但实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作者对受试者阅读目的的判断是主观的。

由于部分受试者在回答问卷时同时提出两个或三个阅读目的,作者采取了“先提先算”(first mention)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阅读目的,这一做法不可靠,不能准确地判断他们真正的阅读目的。

其读者因素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 321次,由于受试者阅读的文章结构不同,有可能是文章结构,而不是阅读目的影响到受试者的阅读策略或篇章处理模式。

第三,受试者的英语水平不同,因此,他们在阅读记忆方面的差异很可能是语言水平,而不是阅读目的所导致的。

鉴于以上问题,本次实验还不能算是成功的,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4. 兴趣与态度读者兴趣与态度也是影响到读者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Entin和Klare (1985)对读者兴趣和背景知识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首先让受试者回答一份问卷来判断读者对题目的兴趣和背景知识,然后让受试者做12段文章的填空练习(cloze text)。

这12段文章的题材均不相同,分为难度高与难度低两个版本。

通过对受试者数据的统计分析,他们发现读者兴趣和背景知识对理解能力有显著影响。

Van Dijk (1982)根据他的研究,讨论了读者的信仰、观点和态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他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对文章的观点做出评论,形成他对文章观点的态度。

这些态度会影响到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他以《新闻周刊》的一篇政治文章为例,指出受试者如何按照自己的政治信仰对文章观点作出评论和解释,得出与文章观点完全相反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作为文章的观点储存在记忆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