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金融学名词解释1.流动性:金融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

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内容一般有: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本币辅币)管理、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有限法偿、无限法偿)依的规定。

3.本位币:也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计价标准单位)。

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本位币具有力。

4.辅币:即辅助,是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是的。

5.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将逐渐增加,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6.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7.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的对称,即现实购买力,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一般用字母M1来表示:M1=M0(流通中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8.广义货币:和相对应,即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在经济学中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M1+(包括和)9.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但可以随时转换成的资产,是一种潜在货币,表示为M2-M1。

10.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后以美元为中心的。

主要内容:确立美元——黄金本位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1.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2.信用: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13.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另一种表现。

14.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其他债务人提供的信用。

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借贷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15.消费信用:就是由企业、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16.直接融资: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17.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

18.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为贷出货币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

利息实质上是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19.利率: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的。

20.市场利率:利率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

是市场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等。

21:行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

22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23.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24.基准利率:基准是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在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

25.名义利率:指包括补偿(包括)风险的利率。

26.实际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是指剔除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回报的真实利率。

26.终值: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27.现值:指资金折算至的数值,也称折现值。

是指对未来某一时间价值的现在的价值28.到期收益率:是指将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

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

29利率的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这种现象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30.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赤字部门双方通过进行交易而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场所。

31:货币市场:市场是,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主要是、及工商企业发行的,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32.资本市场:,即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和的场所。

3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为筹集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并借以取得和的一种。

34.债券:政府、、工商企业等直接向借债筹措资金时,向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支付并按约定条件偿还的债权债务法律凭证。

35.基金: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债券等投资,然后共担、分享收益的集合投资方式。

36.回购:卖方以一定规模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同时买方也承诺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回售给卖方的。

37.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临时性头寸以及满足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的市场。

37.贴现:持有人将已承兑尚未到期的汇票在上转让,受让人扣除后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38.衍生金融工具:以金融工具(货币、债券、股票等)作为原生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

38.期货:合约双方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中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期货合约,规定在未来确定的日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交易某种商品。

39.互换:合约双方承诺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

汇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40.期权: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41.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42.金融创新: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的变革和创新。

43.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负债,形成银行的业务4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或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代理、咨询等金融服务类业务。

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

45.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46.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47.市场风险:市场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的风险。

48.操作风险: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49.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对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乃至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50.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又称(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向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

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

51.存款准备金:存款,是指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需要而准备的在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deposit-reserveration)。

存款的比例通常是由决定的,被称为。

是存放在、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5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53.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下,流通中的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和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在中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即是一种通货膨胀。

54.通货紧缩:55.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的系统向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56.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High-poweredMoney),它是发行的,表现为的(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57.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与相对称的,是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58.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而创造出的存款。

是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发放,最终使用者又将其存入银行,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1÷-1)。

59.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的能力。

60.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倍数,是扩张的倍数。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即通常所说的。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61.货币均衡:货币即货币供求,是指在一定时期运行中的与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是用来说明与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62.货币政策:是指[1]政府或为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以及调控的各项措施。

6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