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不单纯是技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前提,在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作业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2)就其功能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因此是技术系统。
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MIS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MIS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
2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四个: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是指原始数据产生地。
根据原始数据的产生地不同,可以把信息源分为内信息源和外信息源。
内信息源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例如生产、财务、销售和人事等方面的信息;而外信息源则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数据,如国家的政策、经济形势、市场状况等。
信息处理器是能完成信息的管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显示及提供应用等功能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设备,它把原始数据加工成有用信息后传输给信息用户。
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并分析和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协调,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B/S结构与C/S结构的信息系统结构相比较,有何区别及优点?
B/S模式的优势:首先它简化了客户端;其次,它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再次,它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最后,B/S特别适用于网上信息发布,使得传统的MIS 的功能有所扩展,这是C/S所无法实现的,而这种新增的网上信息发布功能恰是现代企业所需的。
这使得企业的大部分书面文件可以被电子文件取代,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行政手续简化,节省人力物力。
C/S模式的优势:首先,交互性强是C/S固有的一个优点;其次,C/S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再次,采用C/S模式将降低网络通信量;最后,由于C/S在逻辑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大量数据。
4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
(1)系统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报告;(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开发报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配置方案;(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使用说明书、规章制度、源程序清单;(5)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阶段——系统开发文档资料整理、系统评价报告。
5 试描述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
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装置、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及相关设备(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三大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装置包括主处理机、前端机及通信处理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两个部件之间通信以及在通信系统与计算机主机之间形成一个接口,用以实现速度缓冲或串/并行转换。
终端设备是向系统发送数据或程序并从系统接收信息的设备。
通信线路是连接所有设备的通道,它可以是电话线路、双绞线路或光纤线路等。
通信线路的优劣常由传输速率和出错率两个指标衡量。
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有点-点连接、分支连接和集线式连接,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调制解调器可将终端或处理机的脉冲信号转变成载波信号送入电话网络系统或将电话网络中的载波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传送给终端或处理机。
集线器是将两个以上的通信信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高速的通信信道、以降低通信线路费用的设备。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及其优缺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化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阶段,然后各阶段严格按步骤完成开发任务。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它强调的另一个观点是严格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从而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
它是一种目前广泛被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适合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缺点是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这种方法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地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认识事物的规律,不能较大范围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的系统只有到系统实施阶段后才能让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系统,而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开发人员只能通过技术文档与用户交流,造成与用户的交流较为困难。
7 原型法开发方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原型法: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初始模型),从而使用户尽早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应用系统。
在此基础上,利用原型不断提炼用户需求,不断改进原型设计,直至使原型变成最终系统。
优点有:(1)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2)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
(3)用户满意程度高。
(4)应变能力强。
缺点:对于大系统、复杂系统,不适合直接使用,开发过程管理困难,对系统过多的修改完善会使用户缺乏耐心。
8 简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面向用户、用户自始至终参与系统的分析工作;(2)强调调查工作的重要性;(3)对管理业务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解;(4)采用了层次分解的系统思想;(5)用图形工具来分析和构建新方案。
9 简述系统规划的作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用:一个有效的系统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和用户有较好的关系,可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可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一个有效的规划还可以促进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化。
如MRPⅡ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一个好的规划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简化流程,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精简,效率提高。
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内容:(1)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
包括企业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的目标,以及他们的政策、计划和指标的分析。
(2)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
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
(3)新系统规划。
主要指新系统的描述,包括确定新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结构、运行模式、新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等,以及新系统的运行环境等。
(4)新系统的实施计划。
包括开发进度安排、效益分析、系统人员组织和管理。
(5)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10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有哪些?
U/C矩阵的左列是企业过程,最上一行列出数据类,如果某过程产生某数据,就在某行某列矩阵元中写C,如果某过程使用某数据,则在其对应元中写U。
开始时数据类和过程是随机排列的,U/C在矩阵中排列也是分散的。
我们以调换过程和数据类的顺序的方法尽量使U/C集中到对角线上排列。
然后把U/C比较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条框起来,这样形成的框就是一个个子系统。
在粗框外的U表示一个系统用另一个子系统的数据,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
这样就完成了子系统划分,即确定了信息结构的主流。
11 简述业务流程分析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业务流程分析的任务是绘制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
在绘制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不足,优化业务处理过程。
12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总体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3)数据库设计;(4)确定系统输出;(5)确定系统输入;(6)功能结构详细划分;(7)处理流程设计;(8)编写系统设计报告,应记载上述各项设计的全部成果。
13 对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
(2)联机响应时间,吞吐量或处理速度。
(3)控制点检测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
(4)系统利用率(主机运行时间的有效部分的比例、数据传输与处理速度的匹配、外存是否够用、各类外设的利用率)。
(5)系统的可扩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