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解读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整首诗歌。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4.探究诗歌的比兴手法,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预习任务安排
自查评分:组长评分:
序号预习任务要求自学
完成
合作
完成
不能
完成
1 阅读大聚焦32---33页勾划常识,填写诗句,并完
成一二三题
2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
意
3 思考文中主人的情感变
化及人物形象
试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4 找出诗歌中使用了比兴
手法的句子在课文中圈出比兴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问题反馈
主要问题与问题存在原因问题解决的需要与建议
五、学法指导
1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来背诵诗歌,先背易背诵的诗句或段落,再串起来。
2可从婚姻的阶段或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来分析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六、知识点睛
《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