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1. 撰写要求1、论文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资料翔实,文字流畅简练,论文的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独到见解;不得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不得虚构编造有关社会经济指标的数据和社会调查资料;2、论文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3、论文摘要须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撰写;4、字体、字号、行距、标点符号、数字等使用规范正确;5、所有毕业论文一律要求交电脑打印稿,统一用A4纸打印;论文终稿要求交电子版。
6、篇幅不少于6000字,一律采用文内图表;论文长度在6000词以上,以每页300词计算(以word文档中“字数统计”栏第二行的字数为参照标准),至少20页面。
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大致分配如下(无固定格式,以指导教师的意见为主):Elements of Structure Number of Words Number of Pages目录 1中文摘要300-350 1英文摘要250-300 1插图索引1(可选项)附表索引1(可选项)前言600 2文献回顾与前期理论研究1500 5正文3300 11结论600 2参考文献1-2英文概要3-4致谢 1附录1-6(可选项)2. 论文选题、开题2.1选题原则学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解决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实际问题,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选题相结合的方式。
1)选题内容必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关,与所授学位一致,符合学生所在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化、中国文学、汉语语言教育教学);2)选题要有新意,注重发挥学生创造性,学生可以选择与专业倾向相关的课题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选题不能过宽或过窄,难易适当,应考虑资料、资源、时间等因素条件;4)一人一题,近三年内已写过的题目不得重写。
2.2论文开题学生必须按学院规定进度准时上交开题报告。
开题由各小组具体安排,开题报告通过者方能进行论文写作,未通过者则需重新开题,直到通过为止。
3.论文构成及打印格式3.1 构成(1)题目(中文):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采用学校统一封面。
封面上的设计(论文)题目用四号黑体加粗,其他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2)扉页 : 诚信声明(3)目录(Table of Contents):目录作为论文提纲,由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中的标题及页码应与正文中的一致。
“目录”二字居中,用三号黑体加粗,“目”字与“录”字之间空4个空格。
目录用四级标题,按一……、(一)……、1. ……、(1)……的格式编写,与正文中的标题相对应,后附规范的页码号,1.5倍行距。
大纲级别1级的标题顶格,小三号黑体加粗;大纲级别2级的标题顶格,四号黑体加粗;大纲级别3级的标题顶格,小四号黑体加粗;大纲级别4级的标题顶格,小四号黑体。
(4)abstract/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语言精炼、明确。
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即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在300-350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250-300。
中文摘要(黑体,四号,居中,中间空四格),内容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字;Abstract(黑体,四号,居中),内容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
(5)关键词(key words):从本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多个关键词间用“;”分隔;Keywords(黑体,小四号),内容为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
(见范文)(6)正文部分(body):字体用宋体, 小四号,1.5倍行距,每个自然段顶格齐头。
一级标题居中,字体为小三号加黑,;二级标题齐头,字体为四号加黑,;三级标题齐头,小四号加黑。
(7)结论(conclusion):结论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的体现。
应概括说明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指出创新所在,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着重指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结论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
结论同时也是论文正文的一部分。
(8)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参考文献指作者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所参考的文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等,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毕业设计(论文)的引用文献必须在文中引用处体现出来,附于文末。
(9)英文概要(English Summary):用英文撰写,字数为1500-2000。
用英文概述所研究领域或专题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进行比较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评述的基础上,简略阐述作者撰写论文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0)致谢(Acknowledgements):在文章结尾处,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工作过程中曾给自己以直接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11)附录(Appendix):如调查阅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等。
3.2 打印格式要求设计(论文)采用计算机打印,用标准的A4纸(210mm×297mm)双面复制,上、下页边距分别为25mm和20mm;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
页码在右下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标注页码,主体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按学校统一要求的封面装订成册。
1)前置部分(1)中文摘要、关键词(2)Abstract, Key words(3)目录2)主体部分一(一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加粗,小三)(一)…(二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加粗,四号)1…(三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加粗,小四号)(1)(2)…2…(二)…1.(1)…(2)…2.二.…(正文文字,中文字体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参考文献英文概要(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致谢附录(必要时)4.注释格式一律采用夹注。
文中引用部分较多时,把引用部分用斜体标注后用括号注明(引用文献作者、出版年代、页码);引用较少时,用引号标出,然后用括号注明(引用文献作者、出版年代、页码)。
5.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列举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运用了的书目。
参考文献体例应符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和《中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编排规范》。
(1)另页书写,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
外文文献名用斜体。
(2)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或外文字母顺序排列。
(3)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两字。
(4)将参考文献类型代码注明。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为: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识;网上期刊-J/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OL;电子文献中的光盘图书-M/CD;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①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例: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②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许国璋.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言学[A].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16④学位论文: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⑤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⑥电子文献: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网址.年-月-日.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更多范例:Bassnett, Susan and Lefevere, And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osch,E. Natural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3Yang,Hsien-yi and Yang, Gladys.(trans)Selected Works of Lu Hsun Vol.1.[Z].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66.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6.其它要求:(1)全文内的各章、各节内的标题及段落格式要一致。
(2)时间表示:使用“2012年6月”,不能使用“12年6月”或“2012.6”;(3)标题编号:要符合一般的学术规范,一般不能使用“半括号”,“(一)、”或“(一、)”等不规范用法,标题结束处不能有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