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附板书)
6 回忆我的母亲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1.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第一部分(第 1 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2~1 5 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
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 16、17 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二)深层探究
1.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就不舒服
深明大义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 年 1944 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 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2.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哪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交流点拨】 (1)勤劳(第 4、5、13 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老了不 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 6、12 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 7 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 8 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 9 段) (6)同情革命(第 10 段)支持革命(第 12 段)。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主要属记叙
文体 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 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 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劳碌.(lù)
调.味(tiáo)
妯.娌.(zhóu li)
和睦.(mù) 节省.(shěnɡ) 佃.农(diàn)
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血溅.(jiàn) (2)解释词语
①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 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 86 个春秋,于 1944 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 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1944 年 3 月 25 日《解放日报》上,曾 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 3.知识链接
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于母亲的俗语、格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 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积累字词 (1)注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第二课时
文章回忆了母亲
的一生,赞颂了母亲
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 母亲
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导入二(问题导入):同学们,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让我们一生一世都难以 报答。现在我让同学们听一首有关母亲的歌,(播放《妈妈的吻》或《烛光里的妈妈》请大家 听后说说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母亲— —钟太夫人。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她留给儿子怎样的回忆
思想品质
时间
作者小时 候
1885— 1900
1905 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 的思想品质
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检朴、宽厚仁慈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灰心。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
仁者的反感更强
级意识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
1908 年 1919 年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③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 17 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 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 1.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爱” 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 亲,歌颂母 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导入三 (俗语导入):自古就有民间的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孟 郊的一首《游子吟》更是道出了母亲的伟大。让我们再次走近朱德的母亲,去感受和体会母 爱的无私与伟大吧!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 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 多得的军事领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德的一 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其主要著 作 收入《朱德选集》。 2.交流背景
的优秀品质,叙述了 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
(一)深层探究
1.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 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选材都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4.研讨分析第二部分。(第 14、15 段) 思考: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 16、17 段) 思考: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 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体会叙议结合的手法。 【交流点拨】 1.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2.倒叙。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3.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 4.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从三个方面来写: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二是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5.这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广大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 效中华,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境界上来。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启示: 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二)品析语言 1.“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 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 3.“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交流点拨】1.不能。这个“竟”字蕴含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去掉后就没有这 种效果。 2.不能。因为“创造了”是说明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是表明现在的历史 仍由人民创造。 3.不能。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 “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那些突出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 的成就,和他小时候受的教育分不开。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 忆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 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感恩母亲,用实 际行动来报答母亲吧!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赞美母爱的作品很多,如: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 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课外选择阅读相关文章,想一想在我们 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 说一说你的母亲都对你有哪些影响呢你准备怎样报答自己的母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