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ppt
6、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 的事物。
戴叔伦《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 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 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 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如宋代姜夔《扬州慢》中有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春风十 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 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ji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用事,运用历史故事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以哀
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令人赏心 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 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 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流露出 漂泊的伤感。
2、对比
指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相互对照。作用:能使事物特点突出,形象 鲜明。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 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世事变幻无常)
•Hale Waihona Puke •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 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 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 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 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 眼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 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 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 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讽刺辛辣, 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诗歌表现手法专题复习
1、衬 托
指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 去作陪衬。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写冰凉的月光,写月下似雪的沙地,给人的 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这些环境描写、气氛 制造,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服务的。
3、兴
指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例:《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 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又如《关睢》开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4、用典
定义: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可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可以借古喻 今、咏史言志,还可自比。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 折地抒发情感。分为两类。①引用前人语句
7、虚实结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 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 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 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 的境界。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 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 显实境。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或以好衬坏,或以优衬劣,或以喜衬悲等。 (1)以动显静
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雅、宁静。
(2)以静显动 例如:王昌岭《长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 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 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 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 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 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 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5、抑扬结合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否 定或肯定,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有先扬后抑 和先抑后扬之分。其作用是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 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 人非之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写的是周瑜美满的婚姻 与英俊的外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这些事 情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是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