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与监察复习题(不是考试题,仅供复习参考)概念题创新原则:-是指在监督活动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监督观念、监督制度、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与手段的创新。
党的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监督体系中作为监督主体对我国的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所实施的领导和检查督促,党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
公民监督:-是指公民个人基于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高度责任感,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监督。
广义的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监督是指国家专门经济监督机关和全体社会公民对经济领域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监督:-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人对他人的监视与制约。
监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所谓广义监督,是指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监督现象,狭义的监督,就是指对政治权力的监督,是针对政府官员及工作人员的监督。
检察监督-也称检察机关监督,是指我国人民检察院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情况实施的专门性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没有国家权力、但按照宪法规定有权利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公民、社会团体或其他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狭义的权力制衡机制:-主要指国家权力的自我约束,即国家的三种权力——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的制衡,还有中央与地方之间、上院与下院之间、行政系统与司法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
现代监察机关:-由国家建立的、有常设机构与专职人员、赋予法定权力、主要针对政府部门执行监督与监察任务的机构。
宪法监督:-以宪法为准绳,主要监督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命令,以及执政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有与宪法相抵触的地方。
这种监督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进行。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公开表达自己的意志,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政府寻租:-即政府寻求租金,是指追求者凭借权力对社会资源的垄断而造成涨价的那部分差价收入。
它是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的人为因素,抑制了市场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所形成的。
政务公开:-是指国家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公开,从而使党政机关的所有事务和活动都置于公众普遍的监督和关注之下。
简答题简述公共选择学派论证的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和措施。
答:从政府作为垄断供给者的事实出发,公共选择学派论证了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1、政府即是控制了立法机构的政党。
执政党会利用政府特殊的垄断供给者的地位,为该党谋取私利。
2、政府产出的供给活动便具有了非市场交易的特征,没有效率。
3、政府机构具有过度膨胀、资金预算具有过度扩张的趋势。
为了监督“垄断者政府”,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不少可行性的措施:1、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
2、分权化与自由化。
3、完善各项具体的监督制度。
简述监督的创新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所谓监督的创新原则,是指在监督活动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监督观念、监督制度、监督内容和监督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监督的创新原则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监督观念创新;(2)监督体制和制度的创新;(3)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简述监督的功能。
答:监督的功能就是监督所具有或应发挥的职能。
主要包括(1)预防功能。
(2)纠偏功能。
(3)制衡功能。
(4)惩戒功能。
(5)反馈功能。
(6)促进功能。
简述监督的相对独立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监督的相对独立原则,是指监督主体在监督活动中,能够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监督的相对独立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监督主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监督权;(2)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违法干涉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3)监督主体行使监督权必须依法进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简述简述监督与监察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答:这两个词汇,本身的含义都包括监视、检查、批评、督促等意义。
但是“监察”一词有比较固定的使用范围,一般用于监察机关、监察权、监察工作等处。
“监督”一词使用范围比“监察”要广泛得多。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1、使用习惯的不同。
2、实施主体的不同。
3、权力与权利的区别:监察和权力相联系,而监督则常常和权利相联系。
4、监督与监察的客体也有范围大小的差别。
一般而言,监督的客体范围比监察更广一些。
简述我国当前法制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应当坚持的具体原则。
答:尽管我们已经在依法监督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并影响了监督法制原则的落实。
(1)首先,在监督立法上,还存在盲区,存在着监督无法可依的情况。
(2)其次,监督主体的职责不清,标准不够具体,有时难以操作。
因此,在监督活动中坚持法制原则还要求我们做到,(1)进一步完善监督活动的立法工作。
(2)进一步增强监督主体的法制意识,使监督主体切实做到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方法进行监督。
(3)对违法监督行为进行追求与查处,做到违法必究。
简述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主要的反腐败的制度与措施。
答: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主要的反腐败的制度和措施有:(1)政务公开制度(2)责任追究制度(3)政府采购制度(4)财产申报制度(5)存款帐户实名制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党的监督的主要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是执政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也就决定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领域实行严格的监控,而且对整个社会运行过程实行总体性的政治监督。
与其他监督形式比较起来,有其鲜明的特点:(1)党的监督位于整个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最高层次;(2)党的监督是通过制定党的政策来进行的;(3)党的监督是通过党组织系统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来进行的。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的本质。
答: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之一。
是公民发表政见、维护权益、督策政府及其官员的主要形式。
具体来说,社会监督和本质包括如下几点:(1)社会监督是一种政治权力;(2)社会监督是一种法律制度;(3)社会监督是一种社会责任;(4)社会监督是一种民主制度。
简述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答: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统治而言的,指的是在为实现经济发展,在管理一国的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运用公共权力的方式。
它与统治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治理的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其次,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
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再次,管理的范围不同。
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治理所涉及的对象则要宽泛得多。
最后,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统治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前者以强制为主,后者以自愿为主。
论述题试论述当前如何加强我国人大监督工作。
答: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亦称人大监督,是指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和宪法、法律的实施,所采取的监察、调查、纠正、处理的强制行为。
为了有效地坚持人大制度,就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逐步完善人大的政治监督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顺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2)强化人大的政治监督职能;(3)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试论述我国当前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答:党内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我党革除自身弊病,使党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环节。
党内监督体制的核心是各级纪委,各级纪委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党内监督体制良性运行的主要标志。
当前我党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监督体制不合理。
(2)监督制度建设滞后。
(3)配套监督措施未能得到应有重视。
(4)党内民主选举制度不健全。
建立健全有效党内监督体制的主要措施包括:(1)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2)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
(3)健全监督制度。
(4)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5)加强理论研究。
试论述我国当前监督与监察体系中国家监督的主要构成。
答:我国现行监督与监察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借鉴苏联的监督与监察制度,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现行的监督与监察体系主要由国家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构成。
国家监督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监督主体对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作为监督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
因此,主要存在三种国家监督的形式,即立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
1、立法机关的监督,即人大监督,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的监督,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和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最基本、最全面和最高层次的监督。
健全我国以人大为核心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完善我国监督制约制度的根本途径。
2、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指司法机关针对其他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体现了分权及权力制衡的原则,司法监督的优点是它的专业化及权威性。
我国的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同为司法机关,我国司法监督就包含检察监督与审判监督两个内容。
3、行政机关的监督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专职的行政监督机构的监督。
我国当前,行政机关设立的监督主体主要有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行政复议机关。
试论述我国目前反腐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答:到目前为止,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成效的基本估价是:党中央的决心很大,态度坚决,并初见成效。
但由于腐败的机理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反腐败所取得的成绩包括:1、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反腐败的共识,增强了坚决扭转党风和社会风气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明确了我国现阶段反腐败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为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3、初步形成了反腐败的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批反腐败法律、党纪、政纪、行政规章,为将反腐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起了重要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打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陆续公布了一批哄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前我国反腐败存在的较突出,或者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主要有:1、在各级党政机关里,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个人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健全。
2、部门保护、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是反腐败深入、广泛开展的主要障碍。
3、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仍不完善、不健全。
试论述我国目前腐败问题严重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
答:我国目前腐败问题依然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2、中国现时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一个急剧转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腐败的问题在发展,应付的办法也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