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活动日益频繁。
体育经营活动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场馆特别是游泳场所的经营活动在推动地方群众体育健身,引导群众体育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游泳称之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因此,参与游泳健身休闲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而目前高校中游泳馆也越来越普及,因此实现多功能、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有效的、人性化的运营管理方式是有重大研究意义的。
同济大学游泳馆作为上海高校中新建的游泳馆之一,其运营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
因此,笔者从同济大学游泳馆着手, 研究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拟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游泳馆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群众游泳健身的需要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Now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sports activites become frequen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ctivites, sports gym especial natatorium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omoting the public sports and guilding sports comsumption.Recentl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y bulit natatoriums,so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othod of operating which should be mutlefunctional and economical.Tongji University natatorium is built in 2007 whose operating system is worht to research and refer.So we study the situation of oper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about Tongji University natatoriu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tility efficiently and give some theories about how tosatisfy the need of public sports.目录1、引言1.1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1.1.2现有高校游泳馆管理中的问题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研究现状1.3.1 关于对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1.3.2 关于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的研究1.3.3 关于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的研究1.3.4关于高校游泳馆运营管理的研究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调查法2.2.3数理统计法2.3研究思路3、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结构与概况3.1 同济大学游泳馆概况简介3.2运营方式3.2.1运营模式定义及形成原理3.2.2运营方式3.2.3组织结构3.3软件条件3.3.1规章制度3.3.2票务制度3.3.3人员配置3.4硬件条件3.4.1游泳场馆条件3.4.2池水条件3.4.3周边环境4、同济大学游泳馆现有运营方式分析4.1同济大学游泳馆现行运营收支能力分析4.2 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的优劣势分析4.2.1优势4.2.2机会4.2.3劣势4.2.4威胁5、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现状调查分析5.1 同济大学游泳馆的开放现状分析5.1.1对内开放状况5.1.2对外开放状况5.2 选择游泳健身的目的5.3同济大学游泳馆游客的性别、年龄分析5.4同济大学游泳馆游客的收入与游泳消费分析5.5 职业6、同济大学游泳馆运营策略6.1运营管理策略6.2口碑营销策略6.3价格策略6.4会员营销策略6.4.1人性化服务策略6.4.2会员卡多样性策略6.5淡季营销策略6.6拓展运营项目策略6.7人员管理策略7、1结论1、引言1.1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活动日益频繁,体育经营活动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特别是游泳场所他们的经营活动在推动地方群众体育健身,引导群众体育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调查表明,游泳是受各年龄阶段的人喜欢亲身参与的体育项目:20岁以下的年龄组花钱参与的体育项目,首选是游泳;其它各年龄组在花钱参与的体育项目中,游泳排第二,仅次于健身(健身包括了健身、健美、体育舞蹈等)。
因此,游泳是受各年龄阶段的人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人们愿意花钱参与的体育项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在向更高层次跃进。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已经或者在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去。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游泳是现代人应有的本领和生存技能之一,既能满足人们健身的需要,又能满足“安全”的需要,并且在上个世纪已将游泳称之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1]因此,参与游泳健身休闲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而高校游泳馆的建设作为体育设施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基地,应该从院校本身的使用功能实际要求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训练、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考虑。
首先要合理定位院校游泳场馆的主体功能是为本校教师及学生教学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使用,也能举办一定规模的比赛,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区、面向体育爱好者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实现多功能、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基本点。
运行管理必须适合学校的特殊情况,同时也要考虑面向家属、面向体育爱好者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实现多功能、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基本点。
运行管理必须适合学校的特殊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有效的、人性化的运营管理方式。
同济大学游泳馆作为上海高校中新建的游泳馆之一,其运营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
因此,笔者从同济大学游泳馆着手, 研究同济大学游泳[1]蒋徐万,丛宁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29 2003年第2期成都市游泳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9卷】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拟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游泳馆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群众游泳健身的需要提供理论依据。
1.1.2现有高校游泳馆管理中的问题1.1.2.1高校游泳馆的配套设施简单,功能单一高校游泳馆不应只是人们进行游泳健身及有关游泳方面训练、比赛的地方,它应该是包含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等功能。
但由于目标定位的限制,因此不会在相应配套设施以外增加投入和支出。
从而造成高校游校游泳馆属于国家体育教育资源投入,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的需求,属于纯公益性泳馆往往功能单一,实际使用中很难进行与游泳健身配套的相关市场开发。
与之相关的由于功能上的缺失还造成大部分高校游泳馆无法承接大型赛事,特别是一些可盈利性质的高水平的商业比赛。
同时,在面对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的趋势下也减少了一大部分的可经营性的收入。
1.1.2.2高校游泳馆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没有完全分离我国高校游泳馆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法人实体,不能真正实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市场化运作,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对学校有较强的依赖性。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经费趋于紧张,对游泳馆的投入越来越少,而游泳馆的运作成本又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学校主管部门指令高校游泳馆馆必须承担较多的免费公益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任务。
这种垂直式的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难以按市场机制进行经营管理,必将降低市场效率。
1.1.2.3高校游泳馆管理方式的落后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高校游泳馆的经营管理停滞在福利型层次上,场馆经营效益长期没有得到提高,行政干预,经费匮乏,管理水平低下,加之缺乏相应的管理经营人才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造成各种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尤为突出,这就使高校游泳馆的管理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因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能力的提高。
1.1.2.4高校游泳馆的服务存在不足目前高校大都在城市边缘兴建大规模的新校区,新建成和规划中的游泳馆也都坐落于这些新校区中。
而新校区往往远离居民聚集区,在对外开放和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
比如进校证、停车卡以及门卫的盘查的不便之处,而有些配套服务上的问题又由高校其他一些行政主管部门管辖,而非游泳馆管理经营者自身可以解决的。
许多高校游泳馆因为没有多元化的附属健身设施,没有为参与者提供社交环境服务,缺乏体育用品服务、没有各种保护用品、运动饮料、运动器材等服务,缺乏训练与健身的专业老师指导。
这些都会影响馆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1.1.2.5高校游泳馆可支配的资金不足由于游泳馆的自身特点,在一年中的三个季度都需要进行供暖和给池水加温,这就造成游泳馆的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当高校游泳馆面向社会经营必然会对高校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提高,无疑会给经费日益紧张的高校带来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游泳馆的管理者施加很大压力。
而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加大对现有设施的改造投入来获得经营管理上的效益,目前高校投入资金很难满足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
许多高校的游泳馆设施属中下水平,设备配备率低,使相当多的游泳馆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1.1.2.6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游泳馆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体育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而其中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寥寥无几。
由于经营管理者业务素质不高,因而他们所使用的经营手段普遍比较落后。
经营者中一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体系中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院校及专业,也没有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专业书籍,受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他们缺乏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另一部分则既不是体育专业的人才,也非经济人才,他们缺乏有关游泳健身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客观上限制了高校游泳馆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高校游泳馆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硬件设施,是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具有很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游泳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群众体育活动等,管理及经营不能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模式而进行所谓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