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经纪业发展历程与近况一、背景资料1、中国保险经纪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第一阶段从1990年代初到1990年代末,为我国保险经纪业的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保险经纪、保险顾问与风险管理顾问的概念逐渐被引入中国保险市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问题逐渐纳入管理者的视野。
1993年3月3日,华泰保险经纪公司的前身——华泰保险咨询服务公司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从事保险经纪行业务的中资公司;1993年12月15日,塞奇维克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被批准成立,这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从事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业务的外资公司,后被达信公司收购。
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2年,为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探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对保险经纪公司实行较严格的市场准入控制。
针对当时社会申请设立保险经纪公司热情较高的状况,中国保监会采取分批次集中审批的方式发展保险经纪公司,同时逐步搭建起了保险经纪公司监管制度框架。
2000年,江泰、长城、上海东大等三家经纪公司相继经批准开业,2001年批准设立4家、2002年批准设立6家。
第三阶段从2003年起到现在,为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市场化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了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保监会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对保险中介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取消了一系列阻碍市场发展的不必要的限制,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了监管透明度,实现了机构审批的规范化与常态化。
2003年全国新设保险经纪公司67家;2004年至2007年,每年新设经纪公司数量分别为116家、77家、56家和38家。
目前,我国保险经纪公司资本来源分布广泛,包括电力、石化、教育、航空、体育、医疗卫生等许多重要行业和领域。
——2008年03月27日,来源:经济参考报2、十年磨一剑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保险经纪行业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2005年,保险经纪第一次实现全行业盈利后,整个行业一直以较为强劲的势头向前迈步,市场主体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一批全国性的经纪公司,经纪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涉及行业涵盖工程、石化、教育、电力、电信、航空、运输、金融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部门,尤其在大型企业和大型工程的保险操作中,保险经纪人体现了与生俱来的专业优势和服务优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如今,国家气象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安全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兵器、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国家电力、中铁工、中铁建、武钢、包钢、海尔等国家重要部门和标志性企业都采用了经纪人进行保险采购,而在工程保险领域,有接近一半的项目能看到经纪人的身影。
诚信问题一直是中国保险行业的顽疾。
保险经纪行业在我国的出现和成长,意义不仅仅在于完善了保险市场机制,作为被保险人利益代表的保险经纪人,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制约了保险公司的不规范操作,有效地解决了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对称和权利不对称等问题,维护了被保险人的权益,改善了保险行业的诚信状况。
并通过积极的索赔协助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保险经纪人走在救灾抗灾和保险索赔处理的最前沿,第一时间为灾后救援、重建提供了宝贵资金,提升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
首先,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
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英国保险市场上拥有保险公司8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却多达32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余名;法国有保险公司5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2400多家;瑞士拥有保险公司3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1000多家。
在英国,通过保险经纪人实现的业务占商业保险市场的90%以上;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一比例超过80%,而我国香港地区这一比例也达到了60%;即使是在以代理制为主的美国,经纪公司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世界三大保险经纪公司中的两家来自美国,其全球年营业收入以数十亿美元计。
2009年,我国378家保险经纪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44.66亿元,仅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2%,贡献率不高,年收入过亿的保险经纪公司仅为7家,其中3家拥有外资背景。
无论从机构数量、业务规模还是市场贡献度、保险可及程度等方面看,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都远远落后于国际同行。
另外,从2010年第三季度的保险中介市场报告看,业务收入排名前20的保险经纪公司中,拥有大型企业集团股东背景的公司占到了大半江山,排名前十的公司除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外,均具有相关的股东背景。
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纷纷开始成立或筹备自己控股的保险经纪公司。
一方面,此类经纪公司背靠大型集团公司开展经纪业务,为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逐步繁荣提供了稳定的助力;但另一方面,此部分经纪公司的强势客观反映了我国保险经纪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活力不强、竞争不充分等特点。
其次,监管环境有待改善。
2009年底,保监会修订颁布了《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
标志着保险经纪行业的监管进入了新的阶段。
反过来说,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对保险公司都设有专门、详细的监管法律条例,进行严格的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监管。
相比较,对保险经纪公司的监管相对宽松。
多数国家都通过保险经纪行业协会机构,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
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社会认知度不高。
保险公司往往认为保险经纪人介入会抢占其市场,于是,有意无意地误导客户对保险经纪人的正确认识,或通过返还保费等方式排挤保险经纪公司。
虽然十年的发展让保险经纪人市场认同度不断提高,许多保险公司也逐渐采取了合作的态度,但是保险经纪人生存的生态环境仍然有待改善。
如何针对新的市场趋势和市场现象,为保险经纪公司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有利的生态环境,更大地发挥保险经纪公司在保险市场里的专业优势和创新优势,维护保险市场消费者的利益和保险市场秩序,是我国保险业监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再次,保险行业内恶性竞争有向保险经纪行业蔓延之势。
现阶段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收入构成中,佣金收入占到了各保险经纪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保险经纪人风险管理职能没有得以体现。
而在佣金收入中,财产险、工程险、车险等传统险种的佣金又占到了绝大部分。
保险行业存在的报备条款单一、服务方法少的问题,导致了各保险经纪公司无法发挥专业创新的优势。
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化,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压低价格或者返佣等低水平竞争模式对经纪行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种趋势下,保险经纪公司一方面并不希望以诸如“保费返还”和压低费率、佣金比例等方式竞争——这样会导致保险后期服务无法保证,项目整体风险管理的质量降低。
而另一方面,保险经纪公司主要靠传统险种经纪佣金实现收入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保险经纪公司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竞争。
保险行业内恶性竞争是制约中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和返佣行为扼杀了保险经纪公司正在发育的盈利能力,也挤压了保险经纪人的风险管理、风险咨询、风险评估等一系列高附加值服务的成长土壤。
最后,外强“虎伺狼环”,客户纷纷“向外走”。
世界保险经纪行业三大巨头已经连续多年稳坐国内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收入前十宝座,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良好预期使得更多外资保险经纪机构把目光望向了中国。
近年来,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不断积极参与国内的大型项目,并伺机对中资公司进行并购。
可以预见,国内保险经纪行业在未来十年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化竞争。
反观国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大型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境外投资、援建项目纷纷上马,大型企业在国外进行投资并购的行为越来越频繁,给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带来了机遇。
但是,在我国经济“向外走”步伐已经加快的背景下,国内保险经纪公司还未能利用本土优势抢占先机。
相较与国际保险经纪巨头全球布局的机构网络,国内保险经纪行业想要实现跨越,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总之,我国保险经纪行业起步晚,十年创业,一路风雨,成绩斐然,忧患常在,是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仍需试”。
——2011年01月13日,来源:中国保险报3、大事件在这10年中,有三个时间值得一提:2005年,保险经纪行业首次盈利,总计盈利774万元;2008年4月,《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08》正式发布;2009年12月,为配合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保监会修订颁布了《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提高了保险经纪行业的入门门槛,强化了对高管和从业人员的要求和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年来,保险经纪行业发生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3家保险经纪公司的正式成立,是保险经纪行业起步和发展的信号;2001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介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业“国十条”,明确了商业保险的作用,对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008年底,由于中国保险经纪的介入,我国第一张核电领域建、安险中文保单的出炉,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在高技术领域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国资委和全国工商联正在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建设,包括加强企业的风险内控和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专门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保险经纪公司来说,的确是遇到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2010-06-24,来源:中国保险报二、保险经济业的宏观政策环境1、2010-12-13 来源: 《北京商报》2009年9月份保监会发布新规提高了保险经纪公司的准入门槛,令多数保险经纪公司压力明显增加。
资料显示,保险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此前最低500万元统一提至1000万元,达标大限为2012年10月1日。
2、2011-3-2 来源:《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2010年1月1日保监会起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规定》,理顺监管定位、坚持从业公平性、提高准入门槛、尊重各地实际,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下发《关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佣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佣金监管政策。
2011年抓紧制定《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保险经纪、公估从业人员监管规定》实施后的具体配套办法;研究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兼业开展相关业务等问题,并出台配套规定。
3、保监发〔2009〕130号来源: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根据中国保监会主席令2009年第5号、第6号、第7号,《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以下简称《三个规定》)已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
4、2009年4月7日来源:陈文辉主席助理在保险专业中介座谈会上讲话我们始终关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厉打击了湖北新静安代理、北京大润经纪、广东珠江经纪等假冒保险公司名义非法开展保险经营、涉嫌以保险营销名义从事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有效防止了该类风险在行业内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