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可爱的企鹅》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习了8、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安排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不能只注重结果。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对“南极”“企鹅”非常感兴趣,如果能够出示相关照片,一定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经验。

4、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初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8和9的加减法,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迅速正确的进行8和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企鹅图片、圆片。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考试辛苦啦!所以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张漂亮的图片
送给你们,漂亮吗?出示南极的图片,简单介绍南极: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这里终年积雪,白茫茫的一片,非常的冷,尽管如此,这里还是生活着很多耐寒的小动物们,从而引出企鹅。

接着简单介绍企鹅:企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爱、最耐寒的动物,在南极那个地方,企鹅是最出名的迎宾先生。

引出今天的课题:可爱的企鹅。

企鹅们想要去探险,你们想要和他们一起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出示第一幅图:来到第一座冰山我们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一些看图找数学信息的经验,此时要求他们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图中的重点信息:“前面有3只企鹅,后面有5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即可。

这个知识点需要重点训练。

学生可能对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区分的不是很明显,这个需要慢慢的训练。

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5+3=8。

算式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有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

现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第一座冰山,你们棒吗?[学生对于加法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很快翻越第一座冰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便于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现在我们继续翻越第二座冰山出示第二幅图: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谁能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图中的重点信息:“一共有8只企鹅,只能看到2只企鹅,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即可。

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学生对于减法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剩下多少?”这个问题的层面上,所以这里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8-2=6。

算式中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有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

现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第二座冰山,老师觉得你们非常棒,那接下来的旅程你们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出示情境图:小企鹅们成功翻阅冰山,他们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他们一起玩游戏时,一只企鹅突然间发现了什么?一只企鹅吃一条鱼,那够吗?差几条?
对于以上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能说一说吗?
五、课堂作业
课本41页小鸡和小鸭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可以吗?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一共有几只企鹅?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5+3=8 8-2=6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登山情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程的情境教学,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探索欲望,小组每个成员都力争为本组的登山出力,团队合作、集体克服困难得以充分发挥。

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引导可能还不到位,所以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还是不够透彻,所以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先模仿,再自己练习表达,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数学学习要多多练习,本节课的练习不够多,不够丰富,所以在下次讲课时应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透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