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联考】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汪曾祺把小说当散文来写,其创作风格故意与“戏剧化小说”的传统风格。
一方面是因为他学养丰富,对自己故乡的风俗人情,有一种博识的杂家风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生性,崇尚自然,反对小说人为的戏剧化,过于巧合的故事化。
A.南辕北辙耳熟能详淡泊B.南辕北辙如数家珍淡薄C.背道而驰耳熟能详淡薄D.背道而驰如数家珍淡泊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古文观止》已被您借走数月,近日我又想重温此书,还望能璧还于我。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琴多年,但我天资不高,尚无成就,真是忝列门墙。
C.这次公司品牌的推广方案有关部门已报上,还请主席您于百忙之中钧裁。
D.能参与此会我已经诚惶诚恐,现又推举我为作协主席,我实在愧不敢当。
二、语言表达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1月11日至4月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而这种追求,应在“设计”上都能得到体现。
另外,面对这些中国设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届展览也希望给出一些启示。
①因此,最终确定以“新时代•新生活”作为本届大展主题。
②创造美好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追求。
③与之相关的供给、服务等方面也随之一变,逐渐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当下,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⑤作为展览,其主题应符合专业要求,也应反映中国设计所获发展特点。
A.⑤①④③②B.⑤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
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
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
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
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
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
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注:图,河中虞乡人。
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
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
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
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
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
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
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昭宗东迁,又以兵部侍郎召至洛下,为柳璨所阻,一谢而退。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播.迁播:迁移B.不名.官位名:占有C.图见唐政多僻.僻:不正D.良.有以也良:认为……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B.司空图年少时就才华横溢,在乡里备受推崇,后来又得到王凝的赏识。
C.司空图被朝廷任职,但因先前王凝征他为从事而不忍离去,最终被弹劾。
D.梁太祖篡位,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他推辞不做,可见其忠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8.作者补叙了司空图的轶事,请简要概括这些事体现出的美好品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樊川之郑重,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忽则过之矣,更欲仆《骚》,亦非也。
千年长吉,余甫知之耳!诗之难读如此,而作者尝呕心,何也?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若眼前语、众人意,则不待长吉能之。
此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节选自刘辰翁《评李长吉诗》)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10.文中樊川、长吉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11.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刘辰翁和樊川对长吉诗歌评价的异同。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句子默写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知足不辱,_____,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2)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
(李白《蜀道难》)(4)结庐在人境,_____。
(陶渊明《饮酒》)(5)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枚《阿房宫赋》)(6)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人间如梦,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
(王守仁《传习录》)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街口子刘丽华一条街越长,街口子往往越多。
一个街口子里面,就像是一个收纳柜,工厂、学校、医院、住宅、菜市场等统统收纳在内。
家门外的街口子有宽有窄。
如果是赶路不是散步,大家都是抄近走。
没有公交车的年代,看电影赶时间,我们总选择近路,疾走钻进一个街口子,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口子,就看到醒目的“人民电影院”五个字。
上学我们也不走正街,都是进口子,走小道,小学如此,中学如此。
上班了,依然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窄窄的小道上,你尽管想点什么,不必担心前方撞上谁,也不用考虑后面被追尾,来来回回很安全。
假如那时也兴计步数,一天一万步,足有。
街道两旁大多是口子对口子,便于通风。
一到夏夜,口子处都是纳凉的居民,有住附近的人家,早早泼洒一地井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用多少时辰,地面就转凉了。
那时,一张竹床,可容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条板凳,也能落座三口人;还有坐折叠凳,小矮凳的,看哪里凉快,往哪里坐。
大家话着家常,摇着蒲扇,互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一缕缕桂花香从老远的地方穿街过巷飘来……食堂旁边的那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休息时光,职工或家属提桶抱盆,搓衣洗被,一只吊桶上上下下在井口折腾,“扑通”一声,吊桶下井,拉绳一扬,吊桶在井水里翻个大跟斗,一桶水就满了,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
打水者一般是壮实的男士,问谁要水?我要,我要,一片回应,喊的喊,笑的笑,男女老少挤挤挨挨,有用搓衣板搓洗的,有在水泥桌上刷洗的,有双脚在盆里踩洗的,有拧被单拧得两人笑岔了气的……形态各异,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街口子处,都是交通要道。
口子处的门面走俏,口子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
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
那些来城里卖鸡蛋、包谷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
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山货余粮,新衣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回家。
还有,寒冷的冬日,我们都惦念街口子处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买上一个烤红薯,手暖了,又填饱了肚子。
那时,满街小卖部也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零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糖果吃,哪怕下雨天,也照打不误。
那小小的人儿,撑一把成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街口子,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街对面靠口子的那家小卖部,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那不及柜台高的小人儿,店家根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打酱油”的叫嚷声,然后从伞下伸出一只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
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打多少钱”,“打一毛钱,剩下的买辣椒糖”。
雨停了,小人儿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心满意足横穿街去,回到原来的街口子,一群小伙伴在玩老鹰捉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扎进小鸡堆,当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小家伙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县城那条老街,改建成两层店铺的新街后,原来一个个露天的街口子,就变成一个个封顶的街口子,口子两边都设有摊位。
不再日晒雨淋的街口子,更适合做小本生意的租用。
黄金地段那个街口子有个棉货大妈,口子两旁的摊位都是她的,生意做得好。
据说那口子她一签租就是十五年,可她后来把一边摊位让给了一位创业破产、丈夫中风的杨阿姨,每天当杨阿姨要兼顾家里时,大妈就替她打理生意。
从此,杨阿姨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大妈也有口热饭吃了,因一到饭点,杨阿姨就给她带饭来……一个街口子,成就了一段小城佳话。
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
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街口子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口子里传出的阵阵笑语欢腾。
(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一幅幅的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极具历史感,如全家夏天纳凉图、打水、分水图等,写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