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
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1
试题各部分分数分配比较合理,试题的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能有效的考查,试题的最大特点是基础性、灵活性非常突出,且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每小题得分率分析
一、填空题。得分率83%。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填空中的作图不知道有没有视而不见的,有没有用铅笔和尺作图的,实际肯定是都有。这里对最后一道题的隐含条件的设问,难倒了大批同学,很多同学不知在问什么,不晓得改怎么去解释。
二、选择题。得分率87%。
有些同学的概念不清。例如动滑轮实质很多同学写的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表述的不错,但题目问的是隐含条件啊,应该是一个等臂杠杆。
再如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这个物体受应该是受平衡力,或者也可以写成外力合力为零
3.其他部分没有具体改,没有直接体验,不做评论,这里我得好好的说说试卷第四部分,实验题。
试题
评价
一、试题评价
(一)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应用与计算。卷面满分90分,考试时间约72分钟。
(二)试题特点
本次月考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非常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卷分别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应用与计算对学生进行考查,试卷注重了对物理学科中的观察、判断、分析、理解、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试卷比较注重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试卷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联系身边的物理知识,以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赋分及评分标准的制定也较为合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很多同学认为,瓶口在倾斜过程中水会洒一点出来,会有部分空气进入,当瓶口在液面以下,瓶内的水是减少的,也就是说水位下降了。也有同学认为,若用将瓶口堵住,将瓶口放入液面以下后,手拿来,水应该还是满的,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也有同学很细致,他认为即使用手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一点点的空气进入,手会残留部分瓶内的水,因此水位实际是下降的,但很微小。
②八年级下可用来考核的实验太多太多了,考个测密度的实验设计也好,考这两个,只能哎!
③最大的遗憾就在于,实验的设问让学生不知道问的什么,当然也有学生回答的非常好,等答案都几乎一样,可这只是极少数。
有进步学生和困难学生的原因分析
1、但一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如第3、4、7、9题。
2、大部分学生对没见过的物理现象都感到较棘手,出错率较高。如第5、19题。
附件:《单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八年级3班
单元内容
八年级第4单元
成
绩
一
览
表
100
90
|
99
80
|
89
70
|
79
60
|
69
50
|
59
40
|
49
30
|
39
20
|
29
0
|
19
参加
考试
总人数
班级
平均分
班级及格率
班级优良率
优
良
中
合格
须努力
42人
78分
96%
38%
0人
4人
12人
18人
6人
2人
0人
0人
0人
3、答题规范性不强,计算题板书不规范,数据无单位,不写公式或符号乱用,如第18、26题。
4、实验,探究题学生得分率低.
可能存在的问题
③配图的误导
觉得配图有误导之嫌,其一瓶画成类似三个部分,而其中靠近水槽的部分与瓶底充满的水应该填充一样多,但配图不符,其二瓶底有一快黑色印记,很多同学认为是墨水,考的扩散现象。这也能讲的通。
实验题二这题同意认为也有不妥之处。
①第一个小题是描点作图,初中物理降低要求,不要做数据描点的拟合,也就是把点在坐标轴上描出之后,画一条线,要求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线上,同时使其余的点在拟合线上的附近。此题要求不高,就是把点描出用线连起来即可。但可惜的是题目给的坐标的存在问题,纵坐标1距离原点是一个,纵坐标2距离原点应该是2才对,但确实3格。明显属于比例标度错误。另外横坐标应该用0.1做一格,这样在作图的时候方便,结果却给的是以1为一格,虽然降低了要求,但也要为难学生一把。
③第三小问,问简易测力计使用时应注意:
注意不要打到自己的手或者打到别人,还是注意橡皮筋要选弹性好的?其实都不是,问的应该就是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但在这里这么问很牵强。不适合。
四、计算题。得分率67%。
①可能命题人的选择是想从生活中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考,因为物理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嘛!但越是生活的,学生们的回答越是生活的经验的,直观感受性质的回答,从学生答题的表述来看,感觉很不好,很多同学没掌握物理的语言。
②语意表述缺陷。问的是选橡皮筋做测力计的原因?这个原因不好说,会的最多是橡皮筋具有弹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回答了,但题目实际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应该改成使用橡皮筋可以做简易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如果问成原理,我想很多同学就可以联想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改卷过程中的有不少同学很好的,把前提条件都写出来了,也就是在一定限度内,拉力与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成正比。不少同学些的是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前者写正比关系是确切的数学关系,后者是定性描述,二者有区别。
三、实验题。得分率76%。
第一题个人认为存在诸多不妥之处
①指向性不明。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实验,原题是瓶子满灌水(约40cm)瓶口向下,问结果会怎么样?
从答案来看,问的是瓶内液面变化,很多同学对结果理解不清,
②表述不完整。
题目只给出前提条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只说装满水,瓶口向下,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样,谁知道谁会做题。
0人
单元学习情况总体评价
本单元学习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降低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计算的深度和难度,加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教育部要求中考命题应”重视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实际问题的情境应真实可信,具有现实意义,不是偏题、怪题,不是人为编造的繁难题”。因此,教学中应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常识性知识的教学,加强现代科技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的渗透,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选编一些以科普材料、社会热点为背景,体现知识的价值性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