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题

乐山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程)第1卷一、语文素养(客观题部分,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名讳(wěi) 瞥见(piē) 畸形(qí) 缄默(jiān)B.吞噬(shì) 玷污(zhān) 肃穆(mù) 温馨(xīn)C.恬静(tián) 干涸(hé) 逊色(xùn) 眺望(tiào)D.对峙(shì) 绮丽(qǐ) 罹难(lí) 怪癖(p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知之明荡然无成气吞斗牛张皇失措B.转弯摸角相形见绌花团锦簇千钧一发C.麻木不人大庭广众拖泥带水近在咫尺D.开源节流一知半解鱼目混珠背井离乡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

②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③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A.结果丰厚冷静 B.后果丰厚冷峻C.后果丰富冷峻D.结果丰富冷静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5.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有错的一项是A.《陋室铭》——唐代刘禹锡《马说》——唐代韩愈B.《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爱莲说》——东晋陶渊明C.《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天净沙·秋思》一一元代马致远D.《醉翁亭记》一一宋代欧阳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C.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他写的《园丁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散文诗集,《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

7.对下面这个文段修改不当的一项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运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A.“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改为“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仿佛在运动,在欢笑”改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C.“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改为“泛着点点银光,就像一幅灰白的长布”。

D.“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改为“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8.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第Ⅱ卷一、语文素养(主观题部分,共21分)9.名句默写。

按提示要求,写出古诗词的原句。

(10分,每小题2分)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独而涕下!②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③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

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的两个句子是⑤任意写两句你喜欢的唐诗或宋词(前4小题出现过的除外),并注明作者。

10。

仿写。

仿照下面例句形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一个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

(5分)例句: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句:,。

11.语文综合性学习。

(6分)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

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

你一定喜欢读书。

①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2分)答:②请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

(4分)答: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荀攸传苟攸①字公达。

祖父昙,广陵太守。

攸少孤。

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

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

由是异之。

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

攸到,拜黄门侍郎。

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

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

”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

②殆:大概,恐怕。

③寤:醒悟。

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

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

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

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①董卓无道,甚于桀、纣于: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以: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3分)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答:]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答:(二)科技文阅读(15分)测谎仪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

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

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

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

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

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

第二个指标是呼吸。

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

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

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

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16.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答:17.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4分)答:18.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19.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4分) 答:(三)散文阅读(18分)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梁衡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

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

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

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

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

过刘备殿,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

由诸葛亮殿沿红墙翠竹之夹道就到了惠陵,这是刘备的墓。

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

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依旧享此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之祀地,并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我穿过一座座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

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

诸葛亮端坐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

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

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右为《出师表》。

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

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

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

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

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

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聊上几句。

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

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

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笔走龙蛇,倒海翻江,如涕如泪,如枪如戟,我似乎听到了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