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Linux操作系统》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是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linux操作系统应用的能力。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课程的作用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linux是一个功能强大而且十分灵活的操作系统,安全行、稳定性好,很少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的认识,并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是从事各种网络管理、维护及设计的基础。
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课程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12,实验学时28。
其任务是讲授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包括文本界面的常用Shell命令、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以及Linux提供的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对单一网络环境(WIN)的拓展,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该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的使用、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的使用、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的配置。
(二)能力目标:
1.表达能力:熟练使用LINUX常用软件(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2.服务器架设能力:熟练使用LINUX,应用LINUX构建网络服务应用。
3.故障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学过的LINUX知识,处理日常LINUX系统运行中遇到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4.综合能力: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LINUX,并能在LINUX进行文件编译,可以使用LINUX上常用软件。
(三)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设置理念
(1)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职业需求为导向。
(2)以应用Linux系统构建网络服务器,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为重点。
(3)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单元设计:七章14个实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分组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室、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四、教材选取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出版社,主编:吉书朋、高明嵘。
本教材的特点是:
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自学并用: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结构紧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研究,确定了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式如下:
1、课程的重点:
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LINUX,会配置常见的LINUX服务,以及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处理常见故障。
2、课程的难点
由于地区差别、兴趣差别、操作习惯等原因,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以前所学WINDOWS知识无系统性、不扎实,与课程内容的衔接难度较大。
五、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及综合素质,《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过程考核(平时成绩)细分为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出勤率等几个方面;结果考核分为理论和上机操作两部分。
学生的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30%+理论成绩*30%+上机成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