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中学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

XX中学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

XX中学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2011-10目录第1章前言 (5)1.1工程概况 (5)1.2工程范围 (5)1.3施工参考依据 (5)1.4设计原则 (6)1.5总体要求 (6)第2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6)2.1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建设 (6)2.1.1总体要求 (6)2.1.2系统技术要求 (7)2.1.3系统产品技术要求 (7)2.2出口防火墙 (8)2.3接入层交换机 (8)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 (8)3.1系统建设要求 (8)3.2配线子系统 (8)3.3干线子系统 (9)3.4设备子系统 (9)3.5进线间子系统 (9)第4章会议室系统 (9)4.1系统概述 (9)4.2大会议室设计 (9)4.3报告厅设计 (10)4.4阶梯教室 (12)第5章综合机房工程 (12)5.1机房装饰 (12)5.2机房UPS (13)5.3机房监控 (13)第6章公共广播系统 (14)6.1系统音源 (14)6.3声音传输及切换 (14)6.4终端扬声器 (14)第7章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5)7.1设计需求 (15)第8章有线电视系统 (15)8.1系统概述 (15)8.2设计依据及指标 (15)8.2.1设计依据 (15)8.2.2系统设计指标 (16)8.3系统结构设计 (16)8.3.1信号接收端(信号源) (16)8.3.2同轴传输网络 (17)8.3.3用户终端 (17)8.4安装点位表 (17)第9章综合管路系统 (17)9.1概述 (17)9.2线槽设计原则 (18)9.3电线管设计原则 (18)第10章教室(普通教室、全配置教室)系统 (19)10.1系统概述 (19)10.230个全配电子教学系统教室要求 (19)10.3简配教室(60间) (20)第11章室内体育馆系统 (20)11.1系统概述 (20)11.2智能场馆系统 (20)11.2.1馆管理 (20)11.2.2设备管理 (21)11.3LED显示系统 (21)第12章综合安防控系统 (22)12.1系统概述 (22)12.2系统结构 (22)12.3.1视频图像的存储 (22)12.3.2视频图像的显示 (24)12.3.3控制中心系统 (24)12.4无线巡更系统 (24)12.4.1设计本系统的目的 (24)12.4.2系统设计 (24)12.4.3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5)12.5教室视频管理(本次只实施管路部分) (25)第13章一卡通系统 (25)13.1系统概述 (25)13.2 系统管理 (26)13.3 发卡系统 (26)第1章前言1.1 工程概况XX中学学校规模:100个班,5000名学生,5000名学生住校,规划总用地面积:280798.2平方米,合421.2亩,总建筑面积:129093.7平方米(含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638.6平方米)。

1.2 工程范围甲级智能建筑的要求,同时满足XX中学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

1.3 施工参考依据本工程施工及施工时除遵守有关建设法规、标准外,还须遵循消防、通信、广电、公安、安全、保密、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相应标准。

XX中学图纸《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YD/T926.1-2009《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以上标准与规范如有更新,以新标准规范为准。

1.4 设计原则(1)集成化。

(2)可行性和适应性。

(3)实用性和经济性。

(4)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5)开放性和标准性。

(6)可靠性和稳定性。

(7)安全性和保密性。

(8)兼容性和易维护性。

(9)施工具有创造性。

1.5 总体要求本工程从功能分各建筑物、各子系统,在管理方面要做到统一和协调,实现综合管理。

在智能化系统施工时,既要确保各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保证各区域所需功能的实现,完成本区域的管理和操作。

同时各区域通过网络技术又能连接为一个整体。

智能化系统的中心放在科技楼3楼,安防部分另设管理中心,系统采用网络架构,实现主设备统一管理(机房),应用设备根据网络状态灵活使用。

第2章计算机网络系统2.1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建设2.1.1 总体要求1、本系统应为内部管理和通讯提供服务,并提供多种广域网接入手段。

2、整个网络系统采用标准互联网协议TCP/IP,构筑各种应用平台。

3、计算机网络支持高带宽、高速互连以支持多媒体业务应用,主干网络速率千兆。

4、整个系统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采用的技术应当是相对成熟的技术;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本身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方面注重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采用具有较高安全级别的系统软件,引入具有可靠功能的专用网络安全产品。

5、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各级网络应具有网络监督和管理能力,要求考虑关键设备和线路的冗余,能够进行在线修复,更换和扩充。

要求确保系统的正确性,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以及为防止异常情况所的保护性设施。

6、网络主干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 划分。

网络中心设备和骨干设备能够提供线速的VLAN之间的路由和高性能的第三层数据包的处理。

7、核心交换机具备多层交换功能,具备全线速交换,对视频、多播和组播具有良好的支持手段;提供高密度千兆和百兆接口以使能满足高速主干要求。

2.1.2 系统技术要求1、确保网络流量最大时优先级高的数据能够得到传输保证。

2、确保视频、语音等流媒体进行持续的传输。

3、网络系统的所有设备是可管理的,要求支持远程监控及故障的过程诊断和恢复。

4、系统需确保项目内各类信息在存储、获取、传递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和不被非法泄露。

5、网络系统通过统一的出口接Internet ,通过宽带路由器接入Internet,对于Internet和内网的安全考虑硬件防火墙,同时具备通过千兆接入Internet 的能力。

2.1.3 系统产品技术要求核心交换机计算机机房为校区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校区计算机网络采用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技术。

网络管理中心配置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区计算机网络核心交换机,部署一台全光纤接口交换机,负责连接汇聚层及接入层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要求满足以下的技术性能指标:双主控处理单元,双800W交流电源模块,24端口百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和8端口十兆/百兆/千兆Combo电接口板(SA,SFP/RJ45),36端口百兆/千兆以太网电接口和12端口百兆/千兆以太网光接口板(EA,RJ45/SFP),配置相应数量的千兆光模块。

2.2 出口防火墙1U机架式结构;最大配置为12个接口,包括4个10/100/1000BASE-TX口,1个接口扩展插槽;默认有防病毒功能赠送2年病毒库升级,默认有IPSEC VPN 功能,缺省含5个客户端.默认有入侵防御功能,缺省含1年特征库升级,FW吞吐率>2G,并发连接>160万,每秒新建连接>3万,IPS吞吐率>200M,防病毒吞吐率>140M,SSLVPN性能:用户>1800,吞吐率>150M;IPSEC VPN性能:并发隧道>2500,吞吐率>160M;2.3 接入层交换机选用3层交换机,可堆叠智能安全交换机,48口10/100Base-TX或24口10/100Base-TX,4个千兆/百兆Combo(SFP/GT)接口。

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3.1 系统建设要求工作区布线子系统固定模块插座采用双孔面板。

语音及数据均采用六类接线及标准 RJ- 45 模块六类插座。

连接数据终端用两端带 RJ-45 插头的四对六类跳线,并带有模块化接口、网络连接用适配器。

全系统共计2695个信息点,基本布点原则如下:单身宿舍,每个宿舍2个网络,1个语音,每个教室2个网络,安装在讲桌内,每个办公室1个语音,4个网络,每栋教学楼设置一间集中办公办公室,设置30个网络点,每个学生宿舍一个语音点,管理室2个网络2个语音,微机室按照使用需求敷设。

3.2 配线子系统配线线缆采用六类低烟无卤阻燃4 对非屏蔽双绞线(水平铜缆统一采用低烟无卤6类UTP线缆,并具有十字骨架支撑结构),支持1000Mbps的传输速率, 配线子系统永久链路电缆长度应在90米以内。

配线间内接线端子与信息插座之间要求为点到点端接,保证任何改变布线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各楼层配线间数据、语音信息点的水平部分应采用快接式配线架管理,数据主干部分要求采用 19 英寸标准机架式光纤配线架,语音主干部分要求采用110 型卡接式配线架,机架式安装,各配有过线槽。

所有电缆光纤配线架、数据配线架及 110 型配线架需以整洁而且安全的方式安装并集成在独立的 19英寸标准机柜内。

管理子系统实行双点管理单交接,管理方式按EIA/TIA 606 标准。

保证管理人员仅在配线连接硬件区域调整交接方式,就可以管理整个应用系统终端设备。

3.3 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采用单模12芯室外光纤。

光缆与光缆间的连接,采用专用的光缆连接箱或配线架。

语音主干统一采用低烟无卤3类50对大对数电缆,具体容量对应各楼层管理的用户语音信息点数量配置,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3.4 设备子系统数据及语音中心通过设备间将系统设备主机等接入到布线系统中,经过总配线架、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达到与末端设备连接的目的。

3.5 进线间子系统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第4章会议室系统4.1 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考虑一间多媒体大会议室、一间报告厅、一间阶梯教室。

4.2 大会议室设计大会议室设置为全面的多媒体会议室,提供学校作为领导层会议,小型学习交流使用,会议室设计满足30人左右参会,设计1套会议系统,扩声系统,视频显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

全系统设计时考虑装修和实际使用效果,做到功能齐全。

会议系统采用专用会议管理发言系统,设1个主席机,25个代表机,采用串联方式安装,线缆敷设简单,好管理,系统全智能自动管理,可以实现更好的会议效果。

扩声系统采用4只全频音箱,功率大于200W,分别设置在会议室的四角,保证声音平衡,2台配套功放,支持音箱使用。

1套100寸投影系统,配置4500流明投影机,用于会议室的视频显示,在会议室的内分布视频接入7组视频点,通过配置的视频矩阵实现视频信号在显示屏上的显示。

系统内设备比较多,系统配置集中控制系统完成会议室设备的控制,能通过7吋控制屏控制:投影机升降、投影机开关、幕布升降、音量、矩阵切换、音响系统开关、DVD控制、窗帘控制(4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