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刑事责任年龄界限

四种刑事责任年龄界限

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刑事责任年龄界限从刑事主体资格角度看: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刑事责任年龄界限。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十四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十六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

但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不适用死刑。

而且,由于十四岁尚没有成年,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因此,《刑法》同时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未成年人保护角度看:国家专门立法保护未满十八岁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除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部门外。

而且,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还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劳动法)。

从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角度看:《民法通则》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没有法律效力。

一切民事活动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负责。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取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未满十二岁的人无权坐在二轮或者三轮摩托车的后座上行驶。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33条第6项规定:“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后座不准负载不满十二岁的儿童。

”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属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其直接监护人承担疏于监护的民事责任。

从法律适用角度看,随着一个人年龄递增法律更可以说是伴君走一生:胎儿---负数人生。

当一个人还没有出生时,他的年龄处于“负数”,他(她)就已经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地位。

《继承法》第28条中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的,保留的部分按照法定的继承办理。

”胎儿虽然还不属于民法上的“人”,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更不能承担民事义务,但是,法律毕竟以社会为基础,追求和谐是法律的目标,既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着遗腹子这种特殊的客观现象,法律就应当在通例之外尽可能照顾到业已预见到的这些问题。

因此,当一个人还未出生因而处于“负数年龄”时,他/她就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地位。

0岁---人生的起始。

胎儿一旦娩出母体并具有生命,此时就叫做“人”了。

既然已经获得“人”这一尊严的称号,则任何无视其人格权的行为均为法律所禁止,任何践踏其人格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岁---法律上必须重视的年龄段。

法律上的一岁指的是从生日过后的次日起算,满周岁。

从此开始,每一个年龄段,不仅对当事人自己而且对其他利害关系人,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

一岁在法律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根据《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第1款关于绑架罪的规定处罚,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没收财产。

该法第240条第6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按照司法解释,婴儿就是指未满一周岁的人。

2周岁---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年龄。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学习怎样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快速提高。

由于许多令人兴奋的事情都发生在这个阶段,所以该阶段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幼儿都是一个挑战。

按照卫生部的《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制度》,一岁半以后幼儿按三次饭一次点心制订食谱(整托幼儿睡前再加一次点心),食谱要适合幼儿的年龄,使儿童能吃到多种多样的食物,把一日的食物定量标准恰当地分配到食谱中,以保证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

3岁---成长的重要阶段。

按照《定期体检制度》:一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一次,一岁至三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量体重一次。

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治疗。

零至三岁还特别需要注意儿童的保健,孩子出生以后可能至少需打21针预防针。

6岁---义务教育权利的起始点。

六岁是一个人开始行使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法定起始时间,同时,从这一年龄开始,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子女担负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其他任何个人或者组织不得雇佣处于教育年龄段的人就业。

未满六岁的人,无权单独在街道或者公路上行走。

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学龄前儿童在街道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由于刑法在规定绑架罪时使用了“幼儿”一词,最高两院的司法解释说,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其中,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为幼儿。

10岁---开始有了选择权。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权利的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需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所以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子女随父或随母,法院应征求儿童的意见。

从《民法通则》上看,十周岁可以被认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准等方面的认定。

12岁---可以骑车上路了。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但是,只要一过十二周岁,人们就可以合法地骑行自行车上路了。

14岁---危险的年龄。

当一个人年满十四岁时,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时刻警醒,否则,一旦越轨就会成为刑法制裁的对象。

十四岁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危险的年龄。

因为从这时候起,人们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刑法上的责任。

十四周岁以下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训诫,并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十四岁以上就不仅仅限于行政处罚,还包括收容教养这一行政强制措施。

当然,十四至十八周岁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

十四岁也是法律对部分人严格保护的一个年龄界限,《刑法》规定,十四岁以下的女性儿童为幼女。

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无论幼女是否同意,均为奸淫幼女犯罪,应当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236条明确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岁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152条: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6岁---可以就业的年龄。

这个年龄具有与十四岁几乎同等重要的法律意义。

因为从这一年龄开始,人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

十六至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十六岁,当你具备了劳动的基本能力,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仍称少年,少年与未成年人是同一个概念叫法。

少年就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通称未成年人”。

但根据《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运输工具上就业或者工作的最低年龄可为十六周岁。

18岁--终于有了选举权。

到了十八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

我国《宪法》、《选举法》明确规定:十八岁以上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岁以上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权利也就是义务,当一个人享有了一定权利时,他也就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已满十八岁的公民,如果触犯法律,将负完全法律责任,直至死刑。

同时,于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未满十八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20岁---是女姓公民结婚最低年龄。

《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年龄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但民航凡从事飞行的空勤人员(包括飞行、领航、通讯、机务、乘务等),其结婚年龄女不得早于二十四周岁。

(〔81〕民航政组字26号《关于民航空勤人员婚龄及配偶政审的规定》)。

另外根据国家体委《优秀运动队工作条例》运动员在国家队期间不许结婚,特殊情况应经组织批准。

结婚年龄在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放宽。

但在婚姻领域,男性比女性却要迟两年才获得结婚的权利能力(婚姻法)。

未达法定婚龄,无论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者,无论是否举办过婚礼,或者通过弄虚作假骗取了结婚登记,均不能获得合法婚姻的效力。

22岁---是男性公民结婚最低年龄。

《婚姻法》第5条规定:男结婚年龄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

但民航凡从事飞行的空勤人员(包括飞行、领航、通讯、机务、乘务等),其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六周岁。

(〔81〕民航政组字26号《关于民航空勤人员婚龄及配偶政审的规定》)。

另外根据国家体委《优秀运动队工作条例》规定,运动员在国家队期间不许结婚,特殊情况应经组织批准。

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放宽。

23岁---可以当法院院长。

二十三岁,此时如果你事先已从法学院校及其他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相应的学历,并通过了全国性的资格考试,你可能被任命为法官或者检察官。

当然你还必须同时具备其他条件,如具有中国国籍、拥护中国宪法、身体健康等(检察官法和法官法规定)。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4,38条规定:二十三周岁有选举权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陪审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36至45周岁——男性公民在战时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应召服兵役。

45岁---可以当国家主席的年龄,如果你有志报国、为全国人民效力,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通过法定的程序,此时,你有资格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