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有哪些?对于中学生的教育,父母该读的书有哪些?通过父母读物了解中学生的教育,正确地教育孩子。
不仅中学生有必读书籍,作为父母也有必读的家庭读物。
下面,整理了相关的书籍,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本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
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
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沟通的技巧。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
他依靠他的职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二、【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讲述的是一批中国人如何成长为最优秀的人的过程。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
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凌志军,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
三、【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一生的学习》想想我们配做父母吗?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
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洋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认为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其实就是古希腊神庙门前那句经典:认识你自己。
四、【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
这是她的代表作。
1981年出版后,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
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译者是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的赵玉皎,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
五、【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主要是劝戒青年人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切勿急功近利。
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朱光潜先生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不知道逼迫孩子考学考官的家长们看了此书,会有什么感想呢?六、【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大江健三郎本书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因为照顾其智障儿子大江光,而思考“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成人到底应该给他们什么?”大江以朴实随笔的方式道出了人在童年时代所习得的人生想法、读书态度将影响人的一生。
书中彩图,均由大江夫人所绘。
这本书延续了诺贝尔文学大师大江一贯人本关怀的精神,描述细腻,视觉独特,一定可以给有孩子的父母带来全新的育儿感想,其他相关著作:《静静的生活》《换取的孩子》等。
七、【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来吧孩子》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池莉的最新纪实文学。
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写她历经父母离异、体验人心险恶,始终保持一颗宽厚善良之心;写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最后毅然决定求学英国,获得理想中的教育。
她认为女儿的成长不只是简单的家庭教育,更是自己和女儿的共同成长。
此外,池莉结合女儿的成长,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进行质疑。
她希望用自己和女儿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方式,还有其他选项。
池莉认为,人生没有起跑线和终点的区别,一切都是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地经历、感受和体会。
她认为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混账至极。
八、结语。
教育中学生父母必读的书有哪些?教育中学生,作为父母的也可以通过一些必读的书籍借用方法。
通过中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达成父母们教育的目的。
家长必读: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分享到:2012-01-30 10:20 作者:新东方网整理来源:互联网字号:T|T摘要: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
5、真正关心按理说,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
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学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家长****作风造成的。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
大量学生中调查,对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1、理解尊重子女:中学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这一点。
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子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很多学生抱怨说:"他们只知道分、分、分。
考好了,他们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从不问你为什么考不好。
"不少学生说,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偷拆自己的信件,偷听自己的电话,像特务一样在后面盯梢。
一位女生说,她母亲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只要一有男生打电话,她立刻要问,"他是谁?哪班的?学习好吗?家在哪住?父母是干什么的……"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抛出一句话:你可别给我丢人!女孩哭着说,妈妈这么不信任她,真想"早恋"一把让她看看。
2、不摆家长架子。
家长既是子女的保护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说:"我特别爱我的父母,他们和我的关系不像家长,像是铁哥们。
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摆在桌面上,一家三口商量着来。
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就说:‘男子汉,全靠你了。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而且坚强、果断。
"一名高二的女生说,她的家长特别民主,而她的妈妈更理解她。
有时,她的日记本忘在书桌上,妈妈保证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
同学来电话时,不管男女,总是自动避开。
她不说,妈妈决不问对方是谁。
"一次",她说,"我在夏令营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不知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
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我,而是跟我讲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并且讲了她年轻时的经历。
妈妈的理解、帮助和信任,使我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3、家庭和睦: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夫妻恩爱,子女就会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子女一生的幸福。
4、赏识自己: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去比自己子女的短处。
一位初三男生对我讲:"我妈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她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团了,你都初三了还什么都不是!人家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来我对她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妈去吧!’"子女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
父母用别人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5、真正关心子女: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孩子身体状况等,而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关心不够。
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关心的是后者。
不止一位学生愤愤不平地对我说:"我父母哪是关心我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分!一回家就知道问两句话:作业写了吗?考了多少分?除此之外你说什么他们都没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东西。
曾有一位母亲骄傲地对我说,"我管得特严,她(指女儿)从不和男孩子打交道,见了男生就烦。
"我不敢接话,因为早恋问题,她的女儿已找我咨询过三次!6、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去年高考(微博)前,一位高三的女生找到我,泣不成声,"老师,我妈说我考不上大学她就跳楼!"我想这位母亲早就该跳楼!孩子带着这么大的压力、背负着那么重的包袱去竞争,她可能赢吗?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一名女生,中考(微博)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差着90多分。
他父亲走关系、托门子,最后花了4万元学费总算在省重点中学为女儿占了一席之地。
为了让女儿安心学习,这位父亲让爱人辞退工作,专门在省城租了一间房子陪女儿读书,自己留在县城拼命赚钱。
一家人一星期聚上一次,每次父亲见她,问的总是学习。
由于孩子基础差,在重点中学里犹如小羊和千里马赛跑,她不可能跑过人家!于是导致严重的自卑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