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疟疾临床表现》PPT课件

《疟疾临床表现》PPT课件


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
• 二、前驱期 • 轻度的畏寒、低热伴疲乏、头痛、全身不适 • 间日疟的前驱期症状较轻 • 具有高免疫力患者甚至可直接从前驱期进入带虫状态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 恶性疟的前驱期较短 • 无免疫力患者可很快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导致死亡
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
• 三、临床发作期 • (一) 典型临床发作症状
重症疟疾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一、脑型疟疾 二、其他重症疟疾
• 1.超高热型 • 3.高原虫症型 • 5.严重溶血型 • 7.严重肝损害型 • 9.休克型
2.厥冷型 4.胃肠型 6.急性肾功能衰竭型 8.呼吸衰竭型
一、脑型疟疾
• 脑型疟疾是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在致病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 • 恶性疟原虫,偶尔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 脑型疟疾的发生率约占疟疾总数的0.5%~1%,但病死率则高达20%~50%。 • 发病机制:机械性阻塞假说、炎症假说、细胞因子假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假说、沉
疟疾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
河南省疾病预Leabharlann 控制中心 张红卫• 一般疟疾(普通疟疾) • 重症疟疾 • 特殊类型疟疾
• 潜伏期 • 前驱期 • 发作期 • 再燃或复发
一般疟疾
一般疟疾
• 一、潜伏期 • (一) 不同疟原虫种、同一疟原虫种的不同地理株的潜伏期不同 • (二) 不同途径感染的疟疾潜伏期不同 • (三) 人体对疟原虫免疫水平高低影响疟疾潜伏期 • (四) 预防服药或混合感染等因素亦可影响潜伏期
发热阈值 10~500/μl p.v. 500~1300/ μl P.f.
发热阈 值
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
• (四)恶性疟的临床症状特点 • 1.潜伏期 7~14天,平均约为12天 • 2.发作与发作周期 不规则发热、36-38h • 3.预后 短时期内可出现中毒症状、贫血和多器官损害。重症疟疾、死亡。
• 脑脊液压力>40mm H2O者,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而最终死亡。
二、其他重症疟疾
• 1.超高热型 • 体温达≥42℃ • 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达≥42℃为特点 • 体温骤升,持续不退, 迅速转入昏迷。 • 常伴肌肉抽搐、呼吸衰竭、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 • 感染的原虫多为恶性疟原虫且密度较高。 • 其致病机制可能与体温中枢失调和汗腺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一、脑型疟疾
• (四) 脑型疟疾常见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 1.抽搐
• 脑型疟患者抽搐出现率为26.8%-51.1%; • 年龄越小,抽搐发生率越高,可能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有关,但不排除部分
病儿出现脑部损害。 • 若成人脑型疟表现为反复抽搐,往往提示脑部损害,预后较差。 • 脑型疟脑部损害多为脑水肿和脑干受损的临床表现,其中尤以脑干受损最为凶险,
且重,病情比较复杂,预后较差,反之亦然。
(四) 脑型疟疾常见临床症状及并发 症
• 4.贫血 • 严重贫血患者往往预后不良,若红细胞<100万/μl,不及时输血则可能立即危及生 命。
• 5.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糖 • 6.肝肾功能损害
• 肝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65μmol/L,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 • 7.脑组织受损
• 4.胃肠型 •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包括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和胃部不适等。 • 有时有明显腹痛,状似阑尾炎或急腹症。 • 严重腹泻时呈水样便,重者可带黏液、血液甚至黏膜坏死组织,状似急性肠炎或痢疾。
• 5.严重溶血型 • 急性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 常伴有高热 • 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使用了伯氨喹、氨基比林、奎宁等药物、红细胞
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四) 脑型疟疾常见临床症状及并发

• 2.发热 • 3.高原虫血症
• 一般来说脑型疟的原虫密度都比较高,特别是T昏迷患者。可超过100万/μl。 • 部分原虫数量较少的脑型疟患者,多见于入院时已经使用过抗疟药,尚有少部分属
于R昏迷患者。 • 原虫密度常反映病情的轻重,一般来说,红细胞感染率超过30%者,并发症发生率高
• 1.发冷 • 2.发热 • 3.出汗 • 4.发作间歇
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
• 三、临床发作期
• (二) 不典型的疟疾临床发作症状
• 间日疟:周期性发作不典型;临床症状不典型; 带虫者
• 恶性疟:发热伴腹泻、便血;短暂高热后昏迷
(三)再燃与复发
红 内 期 虫 数
时 间
数红 内 期 虫
时间
再燃 复发
• 环状体期昏迷(R昏迷): TNF 大量释放,导致代谢紊乱
一、脑型疟疾
一、脑型疟疾
一、脑型疟疾
• (三) 脑型疟疾昏迷的评分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法
一、脑型疟疾
• (四) 脑型疟疾的分型标准 • 普通型 • 重型 • 极重型
(一) 普通型
• 无并发症和其他严重疾病 • 无超异常体温 • 无难以控制的抽搐 • 无明显贫血 • 无高原虫血症
二、其他重症疟疾
• 2.厥冷型 • 特点是软弱无力,双眼深陷,表情痛苦 • 呼吸浅表,脉搏细速无力 • 皮肤苍白或轻度发青 • 汗多湿冷,血压低 • 原虫密度高,患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 病理机制可能与肾上腺机能障碍有关。
• 3.高原虫症型 • 红细胞感染率≥10% • 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糖 • 原虫密度越高,病情越复杂,并发症越严重,预后越差。 •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积假说、渗透性假说等。
一、脑型疟疾
(一) 脑型疟疾的年龄分布
45 41.8
40
35 31.1
30
25
20 15.6
15
10
5
0 5
7.4 4.1 0.8
10
15
20
25
26
一、脑型疟疾
• (二) 脑型疟疾昏迷与原虫发育关系 • 大滋养体期昏迷(T 昏迷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抗原 I(PfEMP I)与内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黏附滞留”
本型患者只要治疗措施无误,一般可在24 小时内清醒。
(二) 重型
• 超异常体温 • 难以控制的抽搐 • 伴并发症或其他严重疾病 • 明显黄疸 • 血红蛋白尿 • 明显贫血 • 高原虫血症 • 中晚期妊娠。
(三) 极重型
• 无法控制的抽搐 • 难纠正的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或休克 • 肝、肾严重损害同时存在 • 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或明显不等大 • 严重贫血 • 出现较多的大滋养体 • 出血倾向 • 高颅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