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B.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可以得到原硅酸,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C.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它不能溶于任何酸2.容积相同的四个集气瓶,分别装满下列气体,将其倒放在水槽中,充分作用后,集气瓶中进水最多的是()A.NO B.等体积NO2与O2的混合气C.NO2D.等体积NO与O2的混合气3.氮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熔沸点逐渐降低C.RH3还原性逐渐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4.下列关于碳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无色晶体B.单质中硅单质熔点最高C.碳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D.在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价都是+4价5.《青花瓷》中所描绘的“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 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D.x等于66.在Fe2(SO4)3、CuSO4、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H2S,产生的沉淀物是A.FeS和CuS B.CuS C.CuS和S D.Al2S3、FeS和CuS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会议受到全球政要的广泛关注。
减缓工业生产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成为该会议的主题B.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对环境、个人的消毒预防。
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C.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华裔科学家高锟,是因其在光纤材料领域取得了卓越贡献。
光纤的主要成分与玛瑙相同,通常情况下不与强氧化剂和强酸反应D.建国60周年庆典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魅力的展现8.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 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B.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D.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9.将燃着的H2S不断通入盛有一定量O2的集气瓶中。
当火焰熄灭后继续通入H2S,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2H2S+O2→2S+2H2O B.2H2S+3O2→2SO2+2H2OC.2H2S+SO2→3S+2H2O D.2SO2+O2→2SO310.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用SO2和Cl2的混合气体漂白有色的湿布条,则其漂白的能力……()A、与SO2相同B、与Cl2相通C、减弱或消失D、增强11.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N 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 AC.1 mol C1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 A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 12.将充满20mLNO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蒸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试管里通入纯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在试管容积的4/5时,则通入O2为可能()A.9mL B.15 mL C.19mL D.31mL13.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
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
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B.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4C.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1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具有咸味、有毒,且价格比食盐(NaCl)便宜的工业用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它的部分性质见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上图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N 2H 4极易溶于水,因为它是极性分子且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C .NaNO 2与N 2H 4生成NaN 3的反应方程式为:NaNO 2 + N 2H 4 = NaN 3 + 2H 2OD .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NaCl )与亚硝酸钠(NaNO 2)15.使A g Fe 粉与一定量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Fe 粉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B L O 2混合后,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A 和B 的关系可能是A .B>0.3AB .B<0.2AC .0.2A<B<0.3AD .0.2A ≤B ≤0.3A第II 卷(非选择题)16.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C 装置中溴水溶液退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1)A 装置中的现象是 , B 装置中的现象是 。
(2)二氧化硫具有:①漂白性 ②酸性氧化物性质 ③还原性 ④氧化性,在图中几个装置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是:A 中 ;B 中 ;C 中 (填序号)。
(3)D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 。
17.(14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A SO 2 溶液蕊试液溴水 NaOH 溶液 B DC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 ,滴加浓盐酸。
Ⅱ.当B 和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
Ⅳ.打开活塞b ,将少量C 中溶液滴入D 中,然后关闭活塞b ,……(1)已知2KMnO 4+16HCl (浓)=2KCl+2MnCl 2+5Cl 2↑+8H 2O ,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常温下制氯气。
请用双线桥法....标出此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若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氯气体积共0.112 L ,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还需补充的操作为 。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D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KIO 3+5KI +3H 2SO 4 = 3K 2SO 4+ 32I + 3H 2O 上述反应生成的2I 可用四氯化碳检验:确认有2I 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23Na SO 稀溶液,将2I 还原,可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回收四氯化碳。
23Na SO 稀溶液与2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已知:2--2-22346I +2S O 2I +S O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a .准确称取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 溶液,使KIO 3与KI 反应完全;c .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
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 /L 的223Na S 0溶液10.0mL ,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 中恰好完全反应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中反应所产生的2I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测得精制盐的碘(I)含量(以含w 的代数式表示,单位为mg /kg)。
(写出计算过程)19.向铜片中加入115mL 某浓度的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其溶液稀释到500mL ,再加入足量锌粉,使之充分反应,收集到2.24L (标准状况)气体。
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量,质量减轻了7.5g 。
(1)求参加反应的锌粉的物质的量(2)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0.图中各物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均是离子化合物,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甲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乙是一种常用的化肥,B、D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俗名是________。
(2)A、D物质的水溶液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均显红色,其原理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A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A+nH2O===A·nH2O(n为平均值,n≤10),取没有妥善保管的甲样品9.16 g,溶于水制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B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溶于水中的B不计)盐酸的体积(mL)48152050120150生成B的体积(mL)0011222489622402240则:①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6分) A、B、C、D、E五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I.若:其中A、B、C、D、E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
(1)则A的结构式是 D的电子式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的化学方程式为。
D→C的化学方程式为Ⅱ.若:A在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且属于分子晶体。
(1)写出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则C是 E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C的化学方程式为。
D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若A 、D 、F 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 、D 所含元素同主族,A 、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 、F 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A 、D 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 的结构式是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1.B【解析】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A 选项错。
B 选项正确,较强的酸可以制较弱的酸,硅酸就是这样制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