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红色经典诗词比赛上的讲话大家好!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比赛,诵读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圆满结束了。
在此,我们祝贺13个参赛队和1个特邀朗诵表演队的优秀表现和他们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关于今天比赛的成绩。
我用5个“可”字来概括。
一是“可”贵。
本次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是本期党课“十个一”工程的其中一个项目。
“十个一”工程是积极分子党课授课形式的新尝试和探索,诵读红色经典是其中的一项。
不论效果如何,也是新的探索和尝试。
所以说这是可贵的。
二是“可”心。
每个参赛队及其队员精神饱满,诵读的声音洪亮,深深印在现场观众的心中。
可以说达到可心。
三是“可”赞。
红色经典的内容都是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写出来的经典,内容翔实,很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真正达到传承红色精神的作用。
可赞是名副其实的。
四是“可”学。
内容简洁清明,言简意赅,难易适中,观众容易听懂。
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的积极分子来说,在了解上都不存在着障碍。
可学是肯定的。
五是“可”敬。
各参赛队及其队员诵读认真,态度端正,引起在场观众的可敬。
这是五个特点或者叫做优点。
五个“可”字表明本场经典诵读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
第二,关于本次经典诵读的不足方面。
既然是探索,那就一
定会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也用五点意见表述。
一是对内容的编辑不够细致。
有几个经典文稿分别是在建党80年和96年写的。
我们在诵读编辑时候,完全可以对时间进行校正一下。
今年是建党97周年,把其中相关时间的地方改为近百年是完全可以的。
二是,对其中的内容还不够熟练。
大多数选手都是看着书稿进行诵读的。
14个节目中,如果其中一半的稿子能够脱稿诵读的话,诵读会的效果会更好。
三是,缺少格律方面的诗词。
讲到诗词,中国的格律诗词曾经引领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峰。
唐诗宋词是诗词中的精品。
在革命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们写过很多的格律诗词,如果晚会中能够有一些格律诗词诵读的话,就更加完美了。
四是按照“精气神”三者比较来看,“精气”还可以,“神”就相对差一些,“韵味”相对不足。
五、文稿相对短了一些。
14个节目中,文稿长短基本一样。
作为一台晚会,节目长短不一定一样,长短结合搭配效果更好。
第三,关于下一次的改进工作。
党课中,今天的诵读经典是第一次探索,下一步的工作是在围绕当时的主题进行,做到下列的“四个结合”。
一是,长经典和短经典相结合。
短经典的有些地方可以重复朗诵,就好像歌咏比赛一样。
二是格律诗词与现代诗词相结合。
三是,革命年代所写的作品与当代所写的作品的结合。
上面几点的理由已经在前面说明白了。
四是,表现形式多样
化的结合。
诵读晚会在诵读之时,可以配合表演、舞蹈进行,实现诵读和表演、舞蹈的结合。
这样效果更好。
正如上面所说的,本次诵读作品中,缺乏格律诗的诵读。
下面,我把我在XX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时候做的一首词诵读给大家,希望弥补这次诵读会中格律诗缺乏方面的不足,期待着大家喜欢,更希望大家批评!
南歌子心中的长征
含泪别红都,西行满心愁。
已是秋风吹上头。
山陡峭河咆哮、强敌手。
遵义帅领航,放眼看神州。
抢关夺隘搏激流。
北国秋风送爽、写春秋!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愁”上。
为什么会“愁”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革命根据地的红都是呆不下去了,只能离开根据地去寻找新的天地了。
所以,离开长期工作熟悉之地——红都,心里舍不得;往哪里走没有明确的线路,转移的目的也不清楚;秋天已经来临,寒冷的冬天就要紧随而至;更为主要的是撤退要经过的地区自然条件的艰苦,所谓“山陡峭河咆哮”,最为艰难的是有现代化武装的百万大军围追堵截。
所以“愁”!
词的下阕重在一个“爽”上。
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是具有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统帅。
毛泽东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博大胸怀,放眼的不只是打退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了,而是整个中国革命如何取得胜利的大局。
打退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只是整个战略中的一部分。
当然,眼前的工作必须做实,要“抢关夺隘搏激流”。
最后,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
1935年秋天,在西北高原上吹来徐徐秋风,不过此秋风非彼秋风,这是爽朗的秋风。
这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激动无比、爽心无比!从此,中国共产党站在西北高原之上,舒展中国革命的画卷,全面规划中国革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