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实验三

通信原理实验三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班级:电信0803姓名:韩淑娟学号:2008001247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结果,分析调制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关系。

2、改变基带信号的幅度,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的信噪比的变化情况。

3、改变基带信号的频率,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幅度的变化情况。

4、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2、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3、频谱分析模块(可选)4、终端模块(可选)5、20M双踪示波器一台6、音频信号发生器(可选)一台7、立体声单放机(可选)一台8、立体声耳机(可选)一副9、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先规定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后,其抽样值还是随信号幅度连续变化的,当这些连续变化的抽样值通过有噪声的信道传输时,接收端就不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

如果发送端用预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抽样值,且电平间隔比干扰噪声大,则接收端将有可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从而有可能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

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脉码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国际标准化的PCM码组(电话语音)是用八位码组代表一个抽样值。

编码后的PCM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

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图3-1 PCM 系统原理框图在整个PCM系统中,重建信号的失真主要来源于量化以及信道传输误码。

通常,用信号与量化噪声的功率比,即信噪比S/N来表示。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ITU-T)详细规定了它的指标,还规定比特率为64kb/s,使用A律或律编码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PCM编码的整个过程,由于抽样原理已在前面实验中详细讨论过,故在此只讲述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1、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如图3-2所示,量化器Q输出L个量化值,k=1,2,3,…,L。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

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落在与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这里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

通常称为量化间隔。

图3-2 模拟信号的量化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我们先讨论均匀量化。

把输入模拟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称为均匀量化。

在均匀量化中,每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均取在各区间的中点,如图3-3所示。

其量化间隔(量化台阶)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和量化电平数。

当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和量化电平数确定后,量化间隔也被确定。

例如,输入信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用a和b表示,量化电平数为M,那么,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为:图3-3 均匀量化过程示意图量化器输出为:当式中为第个量化区间的终点,可写成:为第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可表示为上述均匀量化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化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

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压缩律和A压缩律。

美国采用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压缩律,因此,本实验模块采用的PCM编码方式也是A压缩律。

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A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值不同压扩特性亦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

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A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

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数字电路实现,本实验模块中所用到的PCM编码芯片TP3067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图3-4示出了这种压扩特性。

图3-4 13折线表3-1列出了13折线时的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分段时的表中第二行的值是根据时计算得到的,第三行的值是13折线分段时的值。

可见,13折线各段落的分界点与曲线十分逼近,同时按2的幂次分割有利于数字化。

2、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

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

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

本实验模块中的编码芯片TP3067采用的是逐次比较型。

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

下面结合13折线的量化来加以说明。

表3-2 段落码表3-3 段内码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

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

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码,它的8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

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的16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

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27=128个量化级。

段落码和8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表3-2所示;段内码与16个量化级之间的关系见表3-3。

可见,上述编码方法是把压缩、量化和编码合为一体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对语音信号进行PCM编、解码。

TP3067在一个芯片内部集成了编码电路和译码电路,是一个单路编译码器。

其编码速率为2.048MHz,每一帧数据为8位,帧同步信号为8KHz。

模拟信号在编码电路中,经过抽样、量化、编码,最后得到PCM编码信号。

在单路编译码器中,经变换后的PCM码是在一个时隙中被发送出去的,在其他的时隙中编译码器是没有输出的,即对一个单路编译码器来说,它在一个PCM帧(32个时隙)里,只在一个特定的时隙中发送编码信号。

同样,译码电路也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隙(此时隙应与发送时隙相同,否则接收不到PCM编码信号)里才从外部接收PCM编码信号,然后进行译码,经过带通滤波器、放大器后输出。

具体电路图如图3-5所示。

图3-5 PCM编译码电路原理图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频谱分析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三个模块中的相应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1、LED02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三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注意,此处只是验证通电是否成功,在实验中均是先连线,后打开电源做实验,不要带电连线)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04、SW05设置为0000000 0000001。

4、将信号源模块产生的正弦波信号(频率为2.5KHz,峰-峰值为3V)从点“S-IN”输入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将信号源模块的信号输出点“64K”、“8K”“BS”分别与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的信号输入点“CLKB-IN”、“FRAMB-IN”、“2048K-IN”连接,观察信号输出点“PCMB-OUT”的波形。

5、连接“CLKB-IN”和“CLK2-IN”,“FRAMB-IN”和“FRAM2-IN”,连接信号输出点“PCMB-OUT”和信号输入点“PCM2-IN”,观察信号输出点“JPCM”输出的波形。

6、将信号输出点“PCMB-OUT”和“JPCM”输出的波形分别引入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输出信号的频谱,记录下来。

(可选)7、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度,分别使其峰-峰值等于和大于5V,将示波器探头分别接在信号输出点“JPCM”和“PCMB-OUT”上,观察满载和过载时的脉冲幅度调制和解调的波形,并记录下来。

8、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使其频率分别大于3400Hz或小于300Hz,观察点“JPCM”、“PCMB-OUT”的输出波形,记录下来。

六、输入、输出点参考说明1、输入点参考说明2048K-IN: PCM所需时钟信号输入点。

S-IN:模拟信号输入点(基带信号)。

CLKB-IN: PCM编码所需时钟信号输入点。

FRAMB-IN: PCM编码帧同步信号输入点。

PCM2-IN: PCM解调信号输入点。

(用数字示波器观察)CLK2-IN: PCM解码所需时钟信号输入点。

FRAM2-IN: PCM解码帧同步信号输入点。

2、输出点参考说明PCMB-OUT:脉冲编码调制信号输出点。

(用数字示波器观察)JPCM: PCM解调信号输出点。

七、实验思考题1.TP3067PCM编码器输出的PCM数据的速率是多少?在本次实验系统中,为什么要给TP3067提供2.048MHz的时钟?答:码速率为2.045MHZ,PCM编码器在同步工作中,对于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应当用相同的主时钟和位时钟,在这一模式中,MCLKx上必须有时钟信号在起作用,而MCLKR/PDN 引脚则起了掉电控制作用。

在异步工作状态中,发送和接收时钟必须独立设置,MCLK和MCLR必须为2.048MHz。

2.为什么实验时观察到的PCM编码信号总是随时变化的?答:不光是PCM编码信号是在不断地变化,任何控制信号只要发出控制指令都发发出信号变化的。

只不过变化方式不同罢了。

普通的脉冲编码,往往是一个脉冲代表一个通道的指令。

遥控操作时也往往是这个脉冲的宽度或者是脉冲的位置有所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