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隆中对(教学设计)

隆中对(教学设计)

23、隆中对
课型:新授主备人:周白杨审核:初三备课组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习。

2、在学习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感悟思考。

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讨论法
3、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三顾茅庐讲的是什么?
明确: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2、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明确:是诸葛亮在隆中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3、老师评价,导入新课学习。

正所谓“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

让我们走进陈寿的《三国志》,去重温那一次伟大的会谈吧!
【带问自学】
1、给下列打点字注音:
陇亩( ) 倾颓() 猖獗( ) 存恤( ) 夷越( )
2、熟读课文,借助注解,疏通文意。

3、掌握重点字词句:
(1)找出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
(2)一词多义
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日()
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
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
用:遂用猖獗()贤能为之用()此用武之国()(3)词性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下列是什么句式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君与俱来。

()时人莫之许也()
【交流质疑】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根据是什么?
2、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练习反馈】
1、熟读课文,能顺利翻译
2、完成基础训练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