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学与教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学与教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学与教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准字音,书熟悉并背诵全诗,体味诗的情感;
2.联系时代背景及文中主要的修辞手法,弄清楚文中的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并进一步理清文意思;
3.会联系木兰的实际情况说出辞的中心及主题。

二、重难点:
文中主要的修辞手法,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木兰形象。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谈谈在自己成长经历中帮助父母做事的经过及感受,引出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二、朗读训练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己找出疑惑的读音,并用铅笔圈划出来;
2.认真听录音读,给自己的生字词注音;
3.学生交流生字词;
4. 教师补充说明。

(二)情景朗读
1.划分停顿;
2.教师纠正;
3.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强调,录音范读。

附录:朗读注意事项
开头语调柔和缓慢,读出木兰的愁苦心情;第三段头四句应该读的快些,后四句有变慢;第六段头一句用颤音读出老人的激动和沧桑,其余的都可以读的很快很喜悦,但是要读出伙伴们的惊讶心情。

第二课时
一、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一)自读《精习精练》整理作者及编者信息。

(二)同学教师补充。

1.解题
2.介绍乐府:是古代掌管采诗采歌的官府名称,他们负责谱曲并且训练乐工。

后来称乐府为一种诗歌体裁。

3.作者简介
4.南北朝时期历史
(三)文章意思梳理
主要抓通假字、古今字、多音多义字、几个表数字的词,其次就是互文、排比、重复的修辞。

二、人物形象分析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1-3)
第二部分:经过长期激战,终于凯旋;(4)
第三部分:木兰还朝,返回家乡;(5、6)
第四部分:以兔为喻,说明木兰身份隐蔽的原因。

2.分析木兰形象:
四个字:
孝、智、勇、善良、勤劳。

三、作业
游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