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以中卫—左旗南部地区为例指导老师:刘勇10级地理信息系统学号:******2013年7月25日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以中卫——左旗南部地区为例摘要: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缺乏,土壤贫瘠,淋溶性差等特点,致使该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相对比较脆弱,更容易产生重大的自然环境危机。
同时,脆弱的自然环境系统也使得人类的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效果表现的更加突出。
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是能够获取一定的效益,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缺水、蒸发强烈、风沙大、日照光强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造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本地经济特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本文期以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内容来探讨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的影响。
一、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1.1中卫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界之处,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中卫市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变,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
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
中卫境内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黄河沿市域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境内流程约182公里;中卫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受沙漠影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1.2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左旗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中卫市的北部相邻。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米,最高海拔3556米;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
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大面积沙漠、戈壁对大气下界的强迫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发量2900-3300毫米;日照时间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无霜期120-180天。
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活动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初的目的是攫取所需的物质资源,比如水,食物等资源,从而满足人类自身生存需要。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最后发展到人类从事的自然改造活动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
本文便从经济的角度来反映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从经济产业结构的角度阐述人类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第一产业所谓第一产业就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
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是维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由于研究区域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0mm,半干旱地区小于200mm,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这种气候特点便是中卫——左旗南部地区第一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
因此,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光热条件是研究区第一产业的特色,也是人类改造自然最直接的目的。
1.1种植业1.1.1中卫绿洲中卫绿洲有大量的农田,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枸杞等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卫绿洲修建了水渠引水工程,从黄河引水灌溉中卫绿洲,并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方便周围农业用水和牲畜用水,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中卫绿洲是人工绿洲,与自然绿洲不同,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水渠的发展。
一方面水渠的建设,满足了中卫绿洲农田灌溉对水的需求,促进了绿洲的农业生产,一方面有助于中卫对周围土地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水渠引入黄河水,改造了中卫绿洲的植被覆盖状况,形成了独特的绿洲农业经济。
1.1.2 南山台子南山台子在1976年开发前基本上都是荒地。
南山台子大规模开发建设从1976年开始,到1986年历时10年整。
经历了3个阶段:即2年的主体工程(1976—1978年);5年的土地开发(1979—1983);3年的受援建设(1984--1986)【1】。
在这30多年的土地开发时间里,南山台子由荒地逐渐开发成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力,自然环境得到了充分的改造。
南山台子现在的粉沙沙田已具有一定规模,利用薄膜技术种植西瓜,也大面积种植枣树,发展经济林,并修有暗渠来避免水的沿途损失,发展灌溉农业,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生态变化,原来的荒地变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1.1.3 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腾格里沙漠附近光照强烈,温差大。
沙漠日光温室以其对环境、无污染、病虫害少、生产的瓜菜质量好,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日光温室得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日光温室的使用,充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促进了蔬菜产业的生产,节约引黄灌区耕地,不仅有效地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提高了国土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也起到了固沙、治沙的作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1.2林业腾格里沙漠在历史上不断南侵,迫使中卫的绿洲后退了7.5公里,2700多公顷良田被沙海吞没。
为阻止进一步沙漠化,中卫先后营造建设了南部山区10万亩次生灌木林带,在南山脚下建起了5万亩经果林带,在黄河沿岸建起了45公里长的黄河护岸林带,在引黄灌区建起了33万亩的绿化林带,形成了防护林绿色长廊。
美利企业集团造纸企业为了提高造纸生产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活动,到2007年公司自办林基地已完成30.45万亩。
发展林业,一方面起到了改善了腾格里沙漠化扩大的趋势,很好的保护了中卫绿洲的耕地,一方面也改善了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林业经济企业经济的发展。
1.3渔业黄河流经中卫市自流灌造就了引黄灌区,形成了富集的水域、滩涂和湿地。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其中池塘1.4 万亩,大水面养殖1.5万亩,稻田养蟹面积1.6万亩,养殖品种有鲤鱼、草鱼白、鲢花、鲢鲫、鱼甲等。
近十年渔业生产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不少池塘、湖泊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渔业重点区的渔业水质标准超标。
大面积发展水产养殖、过分追求高产量高效益,渔用饲料药品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在养殖过程中大量排放富含无机、有机物质和生物药物残留的废水,流入到敞开水域中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引起了水域水质的恶化【2】。
然而在马场湖看到人工养鱼场的水质并不是很差,相信这一两年因为过度使用化学有机物造成渔业水产环境的破坏而带来了经济效益递减,水质已经得到改善。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1光伏风力发电阿拉善左旗背靠腾格里沙漠,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年理论日照峰值为2203小时;此外阿拉善左旗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阿拉善左旗非高山区,年平均风速2.9~4.3米/秒之间,并且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是阿拉善左旗常见的天气现象,各月都有发生。
宁夏香山地区是宁夏地区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为6.48m/s,无破坏性风速,风质较好,风向稳定,预计年利用小时数为1904h,是理想的风力发电地区。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每年使用大量推土机向沙漠推进,建造光伏发电基地,一方面可实现防风固沙、延缓沙化、减少沙尘暴、保护环境,局部改善生存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避免了占用其他可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了沙漠荒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漠化,形成沙漠独特的景观。
阿拉善和香山的风力发电基地,不仅很好的利用了风能资源,并且由于风力发电机不占用太多的土地,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太大的影响,是西北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一大特色。
2.2阿拉善高原煤矿开采阿拉善盟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约13亿吨,保有储量约6.6亿吨,资源储量超过亿吨的整装煤田有:古拉本二道岭矿区、阿左旗呼鲁斯太矿区、阿右旗西大窑矿区等。
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露天煤矿现因煤矿能源开采过剩,现已经停止开采。
阿拉善左旗宏魁实业八仙煤炭露天煤矿开采,产生了大量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破坏当地地表植被的生长环境,造成水体污染,污染环境,产生的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
为防止先污染后处理所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政府已经出台改善煤矿开发的措施【4】,,煤矿开采业已得到合理的规范。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1沙坡头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西20公里,沙坡头北面,是腾格里大沙漠,经有黄河,黄河南岸的的香山山峦叠嶂,险峻挺拔,万里长城蜿蜒山间,若隐若现,构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
为确保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自1956年起中国科学院参与铁路部门有关单位“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防护体系的研究和部分施工,在流沙上扎设1m×1m的麦草方格作为固沙屏障,将沙面固定后再栽植植物,铁路北南两侧建立了长宽为500m和200m、长16km的植物固沙防护体系。
经过40余年的演变,该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原来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景观演变成了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人工植被在铁路沿线和环中卫绿洲的保护系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仅避免了土壤的更进一步的侵蚀和流动沙丘的活动, 也使得铁路避免了流动沙丘的破坏,不仅促进的当地经济的流通,也促了当地旅游经济和人文的发展。
三、生态恢复措施及其效应1、湿地生态恢复位于中卫市城区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和中卫市城区南部黄河北侧的滨河湿地,近年来面积日渐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湿地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功能退化,在2004年开始了滨河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对非法开挖砂石料场、填埋垃圾和废弃物引起湿地生态景观破坏的现象进行大力整治,关停了造成水源污染的造纸厂,进一步控制工业和生活用水对湿地的污染。
湿地生态的恢复和改善,特别是黄河生态湿地综合治理、滨河大道、滨河湿地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