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二 三段式电流保护
整定值应选取(1),(2)中较大者。 如按照条件(2)整定将使起动电流过大,因而保护范围缩小 时,应使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大于断路器三相不同期合闸 的时间(约0.1s) ,则可以不考虑 三相不同时合闸时,相当于出现纵向不对称故障,则必 然出现不对称序分量。
(附)纵向不对称故障分析
(3)当线路上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时,躲非全相运行期 间振荡所造成的最大零序电流整定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华图乔老师
主要考点:
1.电流继电器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2.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原则)、灵敏度校验 3.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接线 4.方向性电流保护基本原理、方向元件设置原则 5.接地故障时零序分量的分布特点 6.零序分量的获取方法 7.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原理、整定计算(原则)、灵敏度校验
问题3.相间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接线
三段式电流保护接线图
三段式电流保护接线图
低压线路保护逻辑框图
Ⅲ Ⅲ
问题5 方向性电流保护 1.双侧电源系统示例及其保护动作分析
按照选择性要求,应由保护区3,4切除故障
I , I I 如果:电流速断定值 I set . 2 m set . 5 n 则电流速断保护2,5误动
问题1 电流继电器 是实现电流保护的基本元件,也是简单继电器的典型
主要特性。 以P代表继电器动作的逻辑状态 继电器动作:P=1 (逻辑“1”) 继电器返回:P=0 (逻辑“0” ) 概念:1)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Idz.j 2)电流继电器返回电流:Ifh.j
• 继电特性
• 继电器的动作明确干脆, 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位置 保证其动作确切可靠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一般是作为后备保护使用。要求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后 备 以及相邻线路或元件的远后备。 • 动作电流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 III
III Iop
Kre lKss IL.m a x Kre
式中:
K ss ——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一般取0.85~0.95;
——电动机自起动系数,一般取1.5~3.0;
例题:
问题7.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获取 1、外接
2、自产(软件计算)
3 U U U U 0 A B C
3 I I I I 0 A B C
目前,多数微机保护中采用自产零序电压,而零序电 流两种方法都采用,并且通过比较可以检测采样是否 正常。
例题:
问题8: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原理与整定
3 E 3 E ( 1 , 1 ) 1 1 K 时 ,3 I , K 时 , 3 I 0 0 2 Z Z 2 Z Z 1 0 0 1
( 1 )
(2)躲开断路器三相触头不同时合闸时所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
I K 3 I K 1 . 1 ~ 1 . 2 0 . op rel 0 . ust rel
I K . min Ⅲ I op
注意:作近后备使用时,灵敏系数校验点取本条线路最末端;作远后备使 用时,灵敏系数校验点取相邻元件或线路的最末端;
例题: 1.三段式电流保护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最大。( )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仅依靠动作时限的整定即可保证选择性。( ) 3.上下级保护装置只要动作时间配合好,就可以保证选择性。( )
(1)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系统中距离故障点越远处的零 序电压越低 (2)零序电流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 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而与电源的数目和位置无关 (3)对于发生故障的线路,两端零序功率的方向与正序功率 的方向相反,零序功率的方向由线路流向母线 (4) 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由其背侧的 零序阻抗角决定,与被保护线路的零序阻抗及故障点位置无 关。 (5) 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如果线路和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 数目不变,则零序阻抗和零序等效网络不变。但因正、负序 阻抗变化,将引起正、负、零序网络电压分配的改变,间接 影响零序电流的大小。
B 0 02 B 20
零序电流
E I d 0 X X X 1 2 0
X X d 20 B 20 I I 01 d 0 X X X X d 10 B 10 d 20 B 20
X X d 10 B 10 I I 02 d 0 X X X X d 10 B 10 d 20 B 20
90
GJ 0 接线方式 GJ GJ
A B C
(U (U (U
BC BC BC
, IA) , IB) , IC )
例题:
问题6.接地故障时零序分量的分布特点
接地短路的零序等效网络、零序电压分布及向量图
零序电压 U I ( X X ) I ( X X ) d 0 01 d 10 B 10 02 d 20 B 20 X U I A 0 01B 10 X U I
• 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通过保护的短路电流为最大 • 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通过保护的短路电流最小
3 E ( 2 ) ( 2 ) s I I d d m in 2Z Z s . max d
E s I d .max Z Z s . min d
( 3 )
(4)最大/最小短路电流曲线
4.功率方向元件原理 (1)对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基本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a.在正方向发生各种故障(包括故障点有过渡电阻的 情况)时,能可靠动作 b.在反方向故障时,可靠不动作 2)故障时继电器的动作有足够的灵敏度
2)短路功率的方向的判别 1)基本原理
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电压、电流称测量电压、电流 按相接线时测量电压、电流为:
问题2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与整定 1.短路电流变化规律 (1)短路距离 故障离电源越远,短路电流越小 (2)故障类型 根据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相间短路时
I
( 3 ) d . m ax d
I
3 ( 3 ) I I I d 2
( 2 ) d m i n d
(3)系统运行方式 最大方式:通过保护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方式( Z s . min ) 最小方式:通过保护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方式( Z s . max)
• 按相接线时存在动作的电压死区 • 保护出口故障 时 ( 1 ) (2 ) (2 ) ( 3 ) – 例如:故障类型为k , k , k , k A AB CA 时,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 工作电压为零,出 现动作死区 – 改进:使用非故障相间电压参与比相,即采 0 用 90 接线方式(另以电压记忆消除三相出 口短路电压死区)
——可靠系数,一般取1.2~1.3。 KⅠ rel ——保护动作电流的一次侧数值。 IⅠ op . 1
灵敏系数校验:
式中:
1 3 E L ( Is X ) m in s m ax X 2 I 1 op 1
X 1 ——线路的单位阻抗,一般0.4 Ω /KM;
X s . max ——系统最大短路阻抗。
II II I Iop K Iop 1 rel 2
II Ⅰ t t t op . 1 op . 2
式中:
KⅠ ——限时速断保护可靠系数,一般取1.1~1.2 ; rel t ——时限级差,一般取0.5S ;
灵敏度校验:
保护区末端最小两相相 间短路电流计算值 K sen 保护装置的动作值
I ,I ) I ma (b ,c) Ia( b c ( ,U ) U U U ma (b ,c) a b c
¯ 正方向故障时
I I m d1 I Z U m d1 d1 U arg( m ) arg( Z d 1 ) d 1 I
l max \ lmin
2、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l Ik
Iop1
lmin lmax
IkB.max
l
整定计算原则: 躲开本条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 I I 整定计算公式: Iop K IkB .1 rel .m ax
式中:
I KB.max ——最大运行方式下,保护区末端 B母线处 三相相间短路时,流 经保护的短路电流。
规程规定:
K 1 . 3 ~ 1 . 5 sen
不满足灵敏系数要求时,零序电流II段的整定
(1)使零序Ⅱ段保护与下一条线路的零序Ⅱ段相配合,时限再抬 高一级 II II II II II Iop K I t t t 1 rel op 2 op . 1 op . 2 (2) 改用接地距离保护
I K 3 I
其中
0 . op rel 0 . unc
E I0.unck sin Z 2 11
2Z11 Z11 2Z00
两相断线时
单相断线时 k
2Z11 k Z11 2Z00
若不能躲开在非全相运行状态下又发生系统振荡时所 出现的最大零序电流 ,则: a)设置灵敏Ⅰ段: 按(1),(2)条件整定, 非全相运行状态时退出运行(闭锁灵敏一段) b)设置不灵敏Ⅰ段: 按(3)整定 对零序电流Ⅰ段保护的灵敏性要求同相间电流Ⅰ段
Ⅲ K rel K re ——可靠系数,一般取1.15~1.25;
•
动作时间按阶梯原则。
Δ
Δ
•
灵敏度分别按近后备和远后备进行计算。
K sen
式中,I K . min ——保护区末端短路时,流经保护的最小短路电流。即:最 小 运行方式下,两相相间短路电流。 K 1 . 3 ~ 1 . 5 sen 要求:作近后备使用时, K 1 .2 sen 作远后备使用时,
m
第七节
¯ 反方向故障时
电流保护的方向元件
Im Id 2 U m Id 2 Z d U m arg( ) 180 0 arg( Z d 2 ) I
m
180 0 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