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前沿讲座登记表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前沿讲座心得体会姓名:王环专业:金融学学号: 063一、领略世界级大师风采,体验国际性学术前沿讲座古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自己也会向他们学习。
要想早点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
众所周知,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在学术路上这种效应更大,多听世界级大师的讲座,了解他们关注的课题项目,自己也会学习到很多前沿知识,掌握本学科学术的国际动态,而不是闭门造车,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进行没有意义的研究。
研究生出了学习以外重要的任务是科研,科研必须要有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社会的认可度上,要想为大家接受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
这位身上有着学者的气质,让人肃然起敬。
这是看到台上萧政博士的第一感觉。
萧政教授(Dr. Prof. Cheng Hsiao), 早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先后获得统计学硕士(1970),经济学博士(1972),毕业后在加州柏克利大学任助理教授(1972-197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授(1977-1980)、教授(1980-1985)、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1985-至今)。
萧政教授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任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计量经济学》(Journal of Econometrics)主编工作,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院士(Fellow of Econometrics Society)。
长期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为世界面板数据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其《面板数据分析》一着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当看到屏幕上这一连串的介绍后,我意识到自己很荣幸今天能够一睹大师的风采。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新兴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字说话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数据的客观性,少了很多主观的因素,加上模型的设计贴近现实,其结果可信程度高。
计量经济学的传统方法有OLS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截面数据分析,模型的检验等等。
萧政博士的专长在于面板数据的分析,用于解决多维数据的处理问题,讲座提到的问题与内容是平时课本上没有提到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虽然很多内容我无法听懂,但是我已经从这个讲座中学到了思想方法还有做科研应该有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科研中我会多阅读一些期刊杂志,使自己能够接触学术前沿的内容,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世界金融形势及投资分析几年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依然在延续,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当了激发器的作用,影响不光时局部的,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现在各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形势也不容乐观,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对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详细了解国际金融新形势对投资的影响对于正确进行投资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新兴市场之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新兴市场在过去几个月已迅速陷入经济衰退,因此全球金融危机的最新发展对新兴市场的传染性会更大。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出口、失业率、汇率、公司业绩(尤其金融机构的表现)等经济数据急速转差,已令新兴市场元气大伤,它们更容易受到市场气氛突然逆转(以致金融市场波动)影响。
我国国际出口利率汇率等指标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投资分析是进行投资的前提,进行投资分析可以增强投资结果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对于保证资金安全又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研究生掌握基本的投资分析知识有重要意义。
现时市场上的研究报告林林总总,其中包括就新兴市场作为一个投资类别的分析,以及个别新兴市场和有关货币的前景探讨等。
对有需要管理相关风险的人员来说,这些研究报告都具有参考价值。
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已令国际金融不如以往般具杀伤力;过去10年区内大部分新兴市场的财政稳健程度已经提高,双边与地区金融合作亦已加强,1997至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所受的那种冲击应该不会再现。
然而,每场金融危机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实在不容松懈。
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应时刻注意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新进展情况,做出最有利的投资决策。
三、试破解青岛蓝色硅谷四、文化繁荣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2011年11月11日,学校在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党委中心组(扩大)第十七次专题讲座,邀请清华大学文化哲学专家邹广文教授作题为《文化繁荣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讲座。
学校党政领导于志刚、吴德星、李耀臻、刘贵聚、张静、李华军,校长助理、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陈锐,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卢光志出席讲座。
会上,邹广文教授就文化发展繁荣和大学文化建设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讲解。
他指出,中国迎来了文化繁荣的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尽如人意。
他说,中国是个文化资源大国,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确成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社会发展、安身立命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邹广文教授从企业和学校两个角度说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他指出,五年的企业靠机会,十年的企业靠老板,百年的企业靠文化。
因此,企业家们在对文化的关注当中,首先要注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回归。
他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大学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和大学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特色和个性。
他认为,文化才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灵魂和动力。
在谈到三十年的发展时,邹广文教授指出,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与经济发展的步伐不同步,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民的幸福欲望被开启,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心态比较浮躁。
面对这种情况,他指出,创建和谐文化是国家要追求的一个发展战略。
我们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创建和谐文化:第一就是群体文化认同,第二就是消除文化落差,第三就是消费的平等性问题。
对于大学文化的教育, 邹广文教授认为,一方面现代教育应致力于人的个性化培育,应致力于人的完整性和个性化。
他指出,个性、完整性、历史性是教育学生的三个基本着眼点。
另一方面,完整性就是强调一个人的健康。
他强调,大学是人类先进思想的集散地,而大学文化的培育应当致力于将知识转化为人成长的力量。
邹广文教授借用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结束演讲:“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社会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们所受的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李耀臻副书记主持讲座。
学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院(系)院长(主任),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讲座。
五、组织凝聚力与团队建设2011年11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马作宽老师在浮山校区作了题为“组织凝聚力与团队建设”的讲座。
马作宽教授是清华大学“总裁系列高级研修班”主讲老师,北京二一一营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实战派EMBA教授、企业顾问。
曾为联想集团、北京三元乳业、内蒙古伊利牛奶、山东东阿阿胶、青岛海尔等50多家单位提供营销组织服务,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在讲座伊始马作宽教授提到了中国当今高端人才向国外流失的现象,他指出中国需要文化建设,需要适应时代的组织激励和组织凝聚力建设,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才能建设一个有强大向心力的国家。
针对组织凝聚力建设,马教授从价值观、市场观、服务观、竞争观、诚信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授。
马教授认为,组织凝聚力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的信仰,以在校学生为例,信仰的缺失导致对自己前景的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定位,找工作时不能正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工作后频繁的跳槽,这一切都是源自对自己价值观的定位不准确。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不能迷失,当代中国需要的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的信仰。
建国初期我们有毛泽东思想开卫国护航,而后邓小平理论的出现为中国的腾飞指明方向,那么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此刻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信仰呢,这正是我们需要孜孜探寻的核心问题。
马教授以福特生产线的产生为例,指出福特正是基于“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理念的支撑下攻克了技术难关,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达到了造福于民、社会推动、企业高利的共赢局面,而相反,中国近期的三鹿事件暴露出的恰是企业家信仰价值的缺失。
因此,马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建设的核心是信仰价值的建设。
马教授还从气质结构、组织认同感方面对组织文化建设做了探讨。
针对企业的营销,马教授用期望值理论,以黑龙江北岛企业为例给大家讲述了销售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出了营销的同心多角化策略。
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马教授旁征博引,用丰富的现实案例,结合老子的智慧言语,给大家做了精彩的讲授,在讲座的过程中,大家对马教授的幽默与睿智所感染,马教授的演讲被数次热烈的掌声打断,现场氛围高涨。
通过这次讲座,得到的不仅是营销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信仰和价值观建设在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及时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六、青岛城市文化定位2011年11月25日18:30,暮色沉沉,由海之子网站主办的名为“海大名师讲坛——青岛文化与品位”的讲座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4101教室开展。
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的蔡礼彬老师。
蔡礼彬老师开场便自嘲“我不是名师,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真正的名师应该浓眉大眼”、“诚惶诚恐”,幽默的谈吐奠定了讲座轻松的氛围。
随后蔡礼彬老师用PPT展示了人们对青岛的评价:“北青岛南厦门”、“镶金边的抹布”、“没品位没文化真可怕”,又自己点评道:“其实在座的各位都挺好的,只有我长的有点可怕。
”不禁今在场学生捧腹。
接着老师分别介绍了青岛的旅游美,美食美,特色美,民俗美。
一张张图片呈现的不只是青岛的美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讲解海底世界时,老师嘲笑道:“命好的能看一下人鱼的表演,命不好的啥也看不了……你们看过吗……哦,看来咱们命都不好。
”;文化街就是“盗版书一条街”;关于红酒坊,他打趣道:“周日校车把学生全拉过去,浩浩荡荡的体现海大的霸气!”引起全场鼓掌阵阵;当谈到老舍故居“一处已经毁了,另一处已经开发的不成样子”时,同学发出遗憾的叹息。
关于青岛市城市文化建设,蔡礼彬老师指出六点不足:定位不足,五个称号不够典型,既不能体现个性,又找不到重点;城市记忆正在消失,老城、老街老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他们已鲜为人知;青岛市的标识不鲜明;节庆会特色不明显;旅游特色危机;最后一点不足则是色彩杂乱。
“青岛市能打动人的新的旅游景点,没有。
”蔡老师遗憾地说,“特色旅游产品太单调,需要创新、多样化。
”针对各种不足,蔡礼彬老师提出城市文化提升思路:第一,基准定位,打造温馨之都,滨海酒都;第二,开发名人故居;第三,做足海洋文化,开发青岛港的文化底蕴;第四,弘扬啤酒文化;第五,开发工业文化,凭借青岛良好的工业基础,打造工业品牌之都;第六,保护人居文化,发展人居产业;第七,发展艺术文化,用青岛的建筑、人文古迹阐释青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