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XX年一年级寒假(十级体系二级上)大纲详解第1讲:突破加、减竖式本节课主要内容: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两步计算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此基础上学习用竖式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春季学习速算和巧算打好基础。
【例题分析】通过这道题,学生不仅要会计算,而且还要会实际应用.无论买几样物品,只要最后的总钱数不超过40就可以.答案不唯一:⑴可以买哈密瓜和蛋糕.列式:15+24=39(元)⑵可以买哈密瓜和汉堡包.列式:15+18=33(元)⑶可以买哈密瓜和玩具.列式:15+16=31(元)⑷可以买玩具和蛋糕.列式:16+24=40(元)⑸可以买玩具和汉堡包.列式:16+18=34(元)第2讲:巧填算符本节课主要内容:1.巧填数字:根据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填出未知的数。
(如()+7+10=30 ;()- 6-5 = 5)通过这类题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熟练的求其中的某一个数。
2.巧填算符:(如在数字之间添上“+”或“-”,使算式成立. 2○2○2○2=0 ),通过在数字之间添加“+”“-”符号使算式成立这类问题的学习,使学生的计算更加熟练,为春季学习数字谜打好基础。
【例题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先选1和9,合在一起是10,再选5,10和5合在一起是15;接着选2和8,合在一起也是10,可是5已经选过了,所以应选2和7,再选6和就是15.剩下的3个数就是3、4和8,和正好也是15.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把较大数和较小数搭配组合在一起.答案如下:1+9+5=15,2+7+6=15,3+4+8=15.第3讲:剪拼图形本节课主要内容:1.通过剪拼,来发现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方法,初步理解平移的思想。
(如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简拼成一个长方形等)2.把不规则的图形简拼成规则图形,初步理解割补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题分析】⑴ 根据梯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多试一试,就可以拼出来.如下图:⑵ 注意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经试验,可以拼成如下的平行四边形.第4讲:图文算式本节课主要内容:1.复习巩固秋季所学的等量代换问题,进一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
2.通过等量代换的思想来学习图文算式,让学生可以通过代换求出未知图形所代表的数。
第5讲:巧移物体本节课主要内容:1.通过画图或摆一摆游戏,让学生明确多和少的概念,怎样把多的部分平分移到少的部分达到平衡或者相等。
2.学习简单的移多补少应用题。
使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理解移多补少的思想。
第6讲:数学乐园本节课主要内容:本次课是一次趣味数学活动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主要以综合应用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均得到发展.【例题分析】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三个数字加起来的和应该是多少,那就要先数出“小”“学”“生”“好”这四个字的笔画,分别是3画,8画,5画,6画.再根据这些得数填数.第7讲:期末测评对寒假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根据测试情况进行查缺补漏。
(四)20XX年一年级春季(十级体系二级下)大纲详解第1讲:巧算加减法这节课中,我们将在寒假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几个重要的速算和巧算的方法.从一年级春季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一些加减法速算和巧算的方法,利用三课时时间一直延续到二年级春季进行分块学习,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本节课知识点:1.利用凑十、凑整的方法进行连续几个加数相加的计算;2.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利用带符号搬家进行凑整计算。
【例题分析】(1)因为46减26的差是整十数,所以我们可以先减去26,再加上18,这样计算比较简便.(2)因为59加41的和是整百数,所以我们可以先用59加上41凑成100,然后再减去41,这样计算比较简便.(3)94-29-34,观察94和34的个位都是4,那么我们可以用94先减去34得60,再用60-29=31.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注意:通过改变运算顺序可以凑整,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不过在移动数字位置的同时,要带符号搬家,不能让学生只变数字而符号不变.符号跟着数字走,这样结果才不会发生变化.(1)46+18-26(2) 59-26+41(3)94-29-34=46-26+18 =59+41-26 =94-34-29=20+18 =100-26=60-29=38 =74 =31第2讲:图形的计数学习了凑整法后,在这一讲我们要根据所学巧算的方法来进行图形的计数.另外还将对秋季所学几何图形的计数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计数的方法.【例题分析】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来数.从上往下看,最顶层是1根,然后每层每次多一根,这样每层的木头分别是:1根、2根、3根、4根、5根、6根、7根、8根,要求这堆木头一共有多少根,可以列式为:1+2+3+4+5+6+7+8=(2+8)+(3+7)+(4+6)+1+5= 10+10+10+1+5= 36(根)这道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或者从右往左观察,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计数.第3讲:我会排一排这节课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例题分析】在这六种早点中,其中牛奶、豆浆、果汁属于饮料,面包、蒸饺、油条属于食物.饮料和食物只能各选一种,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进行分类排列,一共有9种搭配的方法.第4讲:单数与双数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1.认识单数和双数,会判断什么样的数是单数,什么样的数是双数;2.研究单数和双数加减特性,并能根据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题分析】(1)游一个“来回”,即游两次,是个双数,游若干个“来回”就是若干个双数相加,因此游的次数是双数.由此可见游的次数是单数小鸭子在右岸,游的次数是双数小鸭子在左岸。
(2)小鸭子最初在右岸,游一次就到了左岸,游两次就到了右岸,可见游的次数是单数就在左岸,游的次数是双数就在右岸,101是单数,所以小鸭子在左岸。
第5讲:智趣推理在这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果.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用排序、画表等多种方法进行推理判断。
【例题分析】在这个题中,我们既不知道每只鸭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找到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由“鸭哥哥看到了一顶红帽子”可以知道鸭哥哥排在第二;由“鸭弟弟看到了红色和黄色的帽子”可以判断出鸭弟弟站在第三,它自己戴的是蓝色的帽子。
由“鸭姐姐一顶帽子也看不见到”可以判断出鸭姐姐排在第一;又因为“鸭哥哥看到了一顶红色的帽子”,所以知道鸭姐姐戴着红色的帽子,最后可以得出鸭哥哥戴着黄色的帽子。
连线如下图:第6讲: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主要内容:1.进一步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2.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会找出问题中出现的重叠部分.3.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画图法和从后往前推理的方法.【例题分析】方法一:原来一共的乘客:20+25=45(名);下去的乘客:4+6=10(名);上来的乘客:7+5=12(名);现在车上的乘客:45-10+12=47(名).方法二:上来的乘客和下去的乘客比多了:7+5-4-6=2(名);原来一共的乘客:20+25=45(名);现在车上的乘客:45+2=47(名);答:现在1路公共汽车上还有47乘客.第7讲:付钱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内容:1.让学生会计算所付人民币的总钱数.2.会根据自己手中人民币的数量来付钱,在这里主要要学习列表法和枚举法.【例题分析】付钱的方法很多,学生常常无法找出全部,容易疏漏.在这里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统计的方法,把每一种付法都枚举出来,这样既完整又容易观察.在枚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从面额大的开始拿,按一定的顺序来计算.在这道题中要付8角钱共有以下7种付法:第8讲:有趣的数字谜在寒假班我们学习了巧填算符和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在此基础上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用不同的符号,汉字或字母来组成各种不同的竖式数字谜,让学生根据竖式的结构来计算(求出)这些未知的数字。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数字的特点,然后找出“关键位置”认真分析来掌握解答竖式数字谜的一般技巧。
【例题分析】(1)根据加法的计算法则,我们先看个位,加数的个位数字我们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再看十位,十位上2+“趣”=8,想2+( 6 )=8或是进位加法2+( 5 )+1=8,那么“趣”可能是6或5,如果“趣”是6,那么个位6+“味”≠1,如果“趣”是5,那就是进位加法.个位5+“味”=11,可知“味”=6,最后得出答案“趣”=5,“味”=6,检验25+56=81,答案正确.(2)根据减法的计算法则,我们从个位减起,但是个位有两个数不知道是几,哪个数都不能确定,那么我们就来看十位.“学”-4=0,这个数可能是4也可能是5.如果“学”=4,就应该是退位减法,个位上4-“生”≠8,所以“学”不能是4.当“学”=5时,个位上15-7=8,所以“剩”=7.检验55-47=8,答案正确第9讲:有趣的数阵图数阵图是小学奥数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这节课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填数字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什么样的是数阵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巧填数字,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去发现数阵的简单规律,以及填数阵的基本方法,通过找数阵中的关键数来找到解题的钥匙,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
【例题分析】方法一:观察法.要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我们就要考虑中间填什么数.观察这五个数2,3,4,5,6我们发现3+4+5=12,2+6+4=12.图中中间的数是横行和竖行公共的数,而在这两个算式中,有公有的数4,所以图中最中间应该填4,上下,左右分别应该填3和4,2和6.答案如下图:方法二:观察这个图,容易发现,中间方框中的数比较特殊,它既在横行上,又在竖列中,在数阵中这样的数称为“重叠数”.只要我们确定了中间的“重叠数”填几,别的空格就简单了.那么横行3个数的和加上竖列3个数之和,中间的重叠数被计算了两次,所以横行加竖行的和就应该是填入的5个数的和加再加一个重叠数.于是(2+3+4+5+6)+重叠数=12+12,重叠数=24-20=4,所以中间的这个数应该填4,在剩下的4个数2,3,5,6中,只有2+6=3+5=8,填法如图.第10讲:摸彩球本节课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玩摸彩球、套圈等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