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网络文学与文学创作.开题报告
网络文学与文学创作.开题报告
(二)意义
研究网络文学的概念及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探求网络文学的发展道路,从而更自觉地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创作主体的差异
2.受体参与程度的差异
3.传统文本与超文本的差异
①文本载体的不同
②文本形式的不同
4.审美观念的转型
中南大学文学院.人文前沿——网络文学和数字文化.中南出版社.2005.3
江正云.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4.
裴玉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柯秀经.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周建民.网络文学的语言运用特点.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5.
````````````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网络文学传播对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学院教务处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载体而创作和传播的网络文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为依托的网络文学,虽然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和参与。
4.撰写论文初稿;
5.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
6.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形成毕业论文定稿;
7.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选择题目,下发任务书。(2007.12.20)
2.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07.12.20—2008.4.27)
3.上交、修改开题报告。(2008.4.27—2008.5.7)
张浩文.网络文学的死穴.文艺报.2005.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5.
陈福民.网络文学何去何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1.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七、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4.上交、修改论文初稿。(2008.5.8—2008.6.8)
5.上交论文定稿。(2008.6.9—2008.6.15)
6.论文答辩。(2008.6.15—2008.6.27)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杨劲平.网络文学是什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1.
李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皖西学院学报.2002.1.
(二)预期目标
明确网络文学的概念,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使之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例证法逐层深入法
(二)步骤
1.查阅字典、阅读书籍、上网等来搜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
2.整理、归纳出主要的近义单音节动词;
3.进一步对所搜集的资料、所归纳出的动词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