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
1. 在新闻心理学中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称为 A.开放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扬弃的原则 2. 予l913年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华生B.凯利C.阿特金森D.班杜拉 3. 电视观众受邀与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属于A.角色互换B.角色冲突C.角色期望D.角色规定 4.在人的心理现象(活动)中,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兴趣B.想象C.信仰D.动机 5.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起激发与导向作用的非智力因素是A.动机B.意志C.情感D.性格 6.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决策上自主,属于心理素质模型中A.最内层的心向系统B.次内层的心态系统C.次外层的能力系统D.最外层的行为习惯系统 7.“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说明新闻敏感的思维具有A.顿悟性B.灵活性C.敏捷性D.创造性 8.硬要把胖人看成身体健康、把瘦人看成心胸狭窄,这是社会认知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势效应 9.记者与采访对象发生心理碰撞的基础是A.记者心理B.采访对象心理C.记者反应D.采访对象反应 10.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A.理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常态思维D.形象思维 11.当事情发生变化或者发生突发事件时,记者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考虑,这个过程中运用的思维策略是A.聚合思维B.理论驱动归纳C.材料驱动归纳D.发散思维 12.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是A.动机B.激情C.冲动D.应激 13.新闻编辑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是A.编辑知识B.编辑技术C.编辑主体D.编辑行业 14.编辑群体的认知方式偏向于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内向性D.外向性 15.将人格理解为良心和知识的是著名主持人A.倪萍B.自岩松C.敬一丹D.赵忠祥 16.个性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的显著特点是A.稳定性B.倾向性C.变异性D.创造性 17.对非常情况作出既出人预料又合乎情理的巧妙应对的能力,体现了主持人具有思维和语言的A.灵活性B.流畅性C.独创性D.稳定性 18.“每一个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各自有一套目的和原因。
”说这话的传播学大师是A.施拉姆B.霍夫兰C.米德D.勒温 19.传播者用事实说话,希望受众自己体会传播者观点的劝服方式被称为 A.结论的引出8.结论的得出C.诉诸理性D.诉诸感情 20.警觉性增高、感觉过敏、怕光、怕噪音、注意力难集中、失眠等,出现上述症状表明人的身心表现处于A.强迫状态B.焦虑状态C.亚健康状态D.抑郁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传播者的新闻传播活动包括A.发行B.读报C.编导D.写作E.播出 22.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有A.激发作用B.选择作用C.导向作用D.制约作用E.调节作用 23.采访对象不利于采访的性格特征包括7A.自尊B.羞怯C.多疑D.傲慢E.马虎 24.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其中非语言符号包括A.形体B.服饰C.色彩D.空间E.面部表情 25.社会学家凯尔曼于1 961年提出态度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过程要经过的阶段包括A.抗拒B.服从C.认同D.内化E.接受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客观性原则 27.注意 28.新闻编辑的“胆” 29.双方面论证 30.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
32.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33.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移情具有哪些功能? 34.受众对于耘闻媒介的喜爱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5.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新闻工作是一种对人们有着巨大压力的职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
共16分。
36.新I磙敏感的心理内涵是什么?请分析其思维特点及产生的心理过程。
37.请具体阐述新闻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各处于什么地位?如何评价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4分。
38.如何正确理解新闻写作心理和新闻写作心理状态的含义及特点?请结合实例分析如何进入新闻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新闻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A3、A4、B5、A6、D7、A8、D9、D 10、B 11、C 12、D 13、C 14、A 15、B 16、A 17、C 18、A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CDE 22、ABE 23、BCDE 24、ABCDE 25、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新闻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原则之一,(2分)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分) 27、即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分),它具有“单线加工的特点”(1分),就是说,在某一时刻内,只能对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
(1分) 28、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以及镇定果敢的坚毅精神和谋略(2分),这两方面都属于心理能量(1分)。
29、双方面论证是指传播者在传播中提出正、反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1分),甚至还指出对方观点的合理因素,要么说出其中的不足,要么让受众自己去评判、取舍,但最终还是让受众接受自己的现点。
(2分) 30、所谓心理健康(1946年)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2分)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种稳定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影响和控制着主体的认知活动,(3分)二是当情感与认知不协调时,调节情感使之与认知统一。
(2分) 32、(1)在考虑稿件内容时,应针对受众兴趣与爱好,满足受众共同需要。
(2分) (2)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1分) (3)用平民化的视角和方式,讲述平民事情。
(1分) (4)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关注人情味,注重高级情感。
(1分) 33、(1)移情有助于满足受众对情感交流的要求。
在人际交流日益淡薄的情况下,人们把信息和情感交流需求寄托在电视等媒体上。
通过移情,播音员和主持人将心比心,可以不断促进与受众的情感共鸣。
(3分) (2)移情有助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主持状态,产生对象感和交流感。
(2分) 34、受众喜爱栏目的风格和特色;(2分) 受众喜爱某些外型较好、素质较高的播音员和主持人;(2分) 受众喜爱某些媒体的知名记者。
(1分) 35、(1)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特点,决定了新闻工作的艰巨性;(2分) (2)新闻工作给予新闻工作者以最大限度地观察和接触杜会的机会,他们比其他职业的人们听到的、看到的丑事更多、更深,这些事既触动他们为民请命的良心和责任,同时也带来压力和困惑;(2分) (3)时代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压力可想而知。
(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6、新闻敏感是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
(1分) 新闻敏感的思维特点有:顿悟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
(1分) 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如下: (1)怀有一种动机(1分) (2)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1分) (3)形成一种初步构想(1分) (4)尝试性思考(1分) (5)典型诱因的出现(1分) (6)顿悟(1分) 37、在新闻这种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
他既有社会身份显赫的优势,又有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资源的优势。
(2分) 受众处于被动,弱势地位。
第一,大众传播在传受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大众传播的机器与设备。
(1分) 第二,大众传播机构集中于大城市,一般人难以进入,增加其神秘感。
(1分) 第三,大众传播面对千千万万受众,传播者在这里可以一呼百应。
(1分) 新闻传播荇者受众的心理影响并不是坏事。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的公器,有传播社会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推广社会规范的责任。
(2分)在我囯,新闻媒介是党和国宋的喉舌,是人民的代言人,必须以正确的與论引导人。
(1分)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8、(1)新闻心理是新闻记者对新近(或同步)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和外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话动,(1分)内化的新闻素材与外化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別,作品质量取决于记者的能力和态度,而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2分) (2)新闻写作心理状态,指记者在写作某个新闻作品时,内心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具有完整性及相对稳定的时间性。
(3分) (3)进入新闻写作的最佳状态,需要协调好新闻作者自身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关系,选择最佳的写作时间,明确写作意图,坚守受众意识。
(3分) (4)进入最佳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还需要克服急于求成、挖空心思、高度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并处理好动机和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
(2分) (5)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