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07年全国卷Ⅱ)解析:“等量齐观”遇出自清代周中孚《郑堂札记》“若李沧溟者,诸体少完善,惟七绝差胜,只堪与谢四溟之五律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齐,同样。
意思是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应该是同等看待,一样衡量。
此处应该用“异彩纷呈”。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练习中积累:容易望文生义的盲点成语集锦第一组(31个)抱残守缺出师无名/出师有名河东狮吼信手拈来惨淡经营侧目而视差强人意代人捉刀叠床架屋振聋发聩河清海晏叹为观止一念之差不可收拾分庭抗礼耿耿于怀计日程功明日黄花人心不古首当其冲万人空巷坐拥百城在劫难逃瓜田李下紧锣密鼓五风十雨不赞一词师心自用存而不论持之有故第二组(25个)曾几何时:指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
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差强人意:指勉强能使人满意。
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
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
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后很可怜”。
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能理解为“长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
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
区别“不负众望”。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
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
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
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二)色彩失当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07年全国卷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这里有三点不当:其一,从感情色彩看,该句是陈述事实的中性语境,而“蠢蠢欲动”是一个贬义词;其二,从使用对象来看,该句对象陈述的是“学生”,而不是敌人或坏人;其三,从陈述内容来看,该句是说学生们选学热门专业,而不是攻击或破坏。
所以,这里的“蠢蠢欲动”是明显错误的。
根据语境,应该使用“跃跃欲试”。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07年全国卷Ⅱ)解析:“凤毛麟角”语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有凤毛”,《太平御览》引《蒋子万机论》“谚曰‘学如牛毛,成如麟角’言其少也。
”后人合成为“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这里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不自觉者”,显然把感情色彩搞错了。
1.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2005年北京春招卷)2.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5年江苏卷)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句1误当褒义词用。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句2误当褒义词用。
成语的语体色彩如同词语一样,包括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书面语体有包括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
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牛刀小试:下列句中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请指出来。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3.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6.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
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8.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温馨提示:在成语运用中,褒词贬用的情况也是有的。
这一类型在高考题中还没有出现过,要当作重点复习。
9.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蔚然成风”形容美好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用于褒义)10.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的工作作风。
(“侃侃而谈”意思是说话有根有据,从容不迫。
用于褒义)11.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12.胡荼任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反而贪污受贿,最终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功成身退”指功业建成后引身而退,是褒义词,不能用在贪官身上。
)城风雨色厉内荏为所欲为无所不为受宠若惊数典忘祖亦步亦趋以邻为壑振振有辞蛛丝马迹洗心革面买椟还珠觊觎之心一唱一和欲盖弥彰弹冠相庆趋之若骛无独有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颐指气使2.褒词贬用的成语:殚精竭虑不刊之论文不加点叹为观止破釜沉舟屡试不爽光怪陆离苦心孤诣口若悬河细大不捐惨淡经营目无全牛龙凤呈祥彪炳史册雨后春笋无微不至毁家纾难深思熟虑虚怀若谷同心同德大有作为胸无城府3.下列成语属褒义,不能贬用: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别出机杼拭目以待惨淡经营苦心孤诣重整旗鼓洋洋大观有头有脸叹为观止有口无心4.下列成语属贬义,不能褒用:满城风雨形形色色半斤八两无所不为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巧言令色好为人师巧舌如簧一团和气衣冠楚楚无独有偶振振有词咄咄逼人别有用心费尽心机等量齐观长此以往评头品足(三)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四)词意重复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练习中积累:当务之急忍俊不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生灵涂炭贻笑大方难言之隐情同手足口若悬河潜移默化一览无余三令五申不虞之誉哀鸿遍野遍体鳞伤相形见绌通宵达旦蔚然成风漫山遍野耿耿于怀孑然一身记忆犹新(五)形近、义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2005年北京春招卷)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2005年江西卷)⑦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2005年江西卷)“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⑤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但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
句⑥应改为“不容置疑”。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与成语“不以为意”(不必在意,不把有关的事放在心上)相差一字。
句⑦应改为“不以为意”。
练习中积累——1近义成语不可一世――目空一切安然无恙――平安无事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念念有词――振振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不以为然――不以为意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匪夷所思――不可思议无可非议――无可厚非后起之秀――后来之上置之度外――置之不理尽善尽美――十全十美刻不容缓――迫不及待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胫而走――不翼而飞自命不凡――自以为是食古不化――食而不化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称心如意――心满意足2.误用频率高的形近成语之区分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