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总结V1.1.0
一、 印制板
㈠,数据指标
1,印制板最佳形状是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板面大于200*150mm时应考虑印制板所承受的机械强度。
2,位于边沿附近的元器件及走线,离印制板边沿至少2mm,以防止打耐压不过。
3,焊盘尺寸以金属引脚直径加上 0.2mm 作为焊盘的内孔直径。
例如,电阻的金属引脚直径为 0.5mm,则焊盘孔直径为 0.7mm,而焊盘外径应该为焊盘孔径加1.2mm,最小应该为焊盘孔径加1.0mm。
4,常用的焊盘尺寸
焊盘孔直径/mm 0.4 0.5 0.6 0.8 1.0 1.2 1.6 2.0
焊盘外径/mm 1.5 1.5 2.0 2.0 2.5 3.0 3.5 4
5,元器件之间的间距要合适,以防止焊接时互相遮挡,导致无法焊接。
6,走线和元器件与边界孔、固定孔之间的距离要足够的大,以防止无法添加平垫和螺丝,也可防止可耐压时不能通过。
7,PCB板的尺寸要与相关的壳子相匹配,固定孔之间的位置也要与要关的壳体固定位置相适合。
8,尽量用贴片元件,尺可能缩短元件的引脚长度。
(地线干扰)
㈡,设计方法
1,保证PCB板很好的接地。
(信号辐射)
2,屏蔽板尽量靠近受保护物体,而且屏蔽板的接地必须良好。
(电场屏蔽)
3,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离得太近。
(元件布局)
㈢,注意事项
1,以每个功能电路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电路进行布局,元件安排应该均匀、整齐、紧凑,原则是减少和缩短各个元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2,使用敷铜也可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而且敷铜可以自动绕过焊盘并可连接地线。
填充为网格状,以散热。
3,包地。
对重要的信号线进行包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该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当然还可以对干扰源进行包地处理,使其不能干扰其它信号。
4,严格确保元器件的焊盘大小足以插入元器件。
各个元件间的距离不能太近导致元器件无法放下或无法焊接。
5,尽量少用过孔。
6,画完印制板图后,看看每个元器件的标号的方向正否统一。
7,元器件的标号不能画在其它元器件的焊盘内,也不能被其它原器件挡住。
8、接口应有文字说明其接口功能定义。
9、安装孔周围应不能走线,防止螺丝与信号线短接。
二、 PCB走线
㈠,数据指标
1,地线宽在2-3mm ,数字电路0.2-0.3mm。
线宽:地线>电源线>信号线。
2,最小间距与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
间距为1mm时,允许电压为200V;间距为1.5mm时,允许电压为300V。
一般选用1-1.5mm即可。
㈡,设计方法
1,易受干扰的逻辑电路的布线,可在两平行线中间加入一条地线。
(防串扰)
2,增加线间隔,并减少并行走线长度。
(防串扰)
3,少打过孔,保证一定线宽,确保不出现90度拐角的印制线。
(信号反射)
4,缩小电流环路面积,能极大降低差模辐射。
(信号辐射)
5,线头的数据尽量小,高速信号线的长度尽量短。
(信号辐射)
6,印制板上的信号线力求靠近地线,或用地线包围之。
(抑制串扰)
7,应避免出现地线环路,当穿过该环路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地线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严重噪生干扰。
(地线)
8,只要密度允许尽可能用宽线,导线间距离应可能加大。
9,印制导线的走线形状不要有缠结,分支或硬拐角。
(反射干扰)
10,信号线、电源线的PCB线,在其印制板反面最好有地线平行对应。
(抑制辐射) 11,高频元件之间的连线越短越好,以减少连线的分布参数和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电磁场)
12,信号线。
信号走线不能环路,需要按照菊花链方式布线。
(信号线)
13,地线或电源线的主干道最好不要经过焊盘或者过孔。
(地线)
15,VCC和GND电源端尽可能靠近器件,接入滤波电容,以缩短开关电流的流通途径。
16,电源线和地线尽可能的宽,以减小线电阻,从而减小公共阻抗引起的干扰噪声。
㈢,注意事项
1,公共地线应该尽可能放在电路板的边缘部分,尽可能多地保留铜箔做地线,这样可以使屏蔽能力增强。
(地线)
2,外地线的形状最好作成环路或网格状。
(地线)
3,同一级电路的接地点应该尽可能靠近,并且本级电路的电源滤波电容也应该接在本级的接地点上。
(地线)
三、 芯片
㈠,数据指标
1,0.1uf的独石电容的谐振频率为8M。
0.01uf的谐振频率为10M。
(去耦电容)
㈡,设计方法
1,芯片上的空闲引脚不能悬空,要加一个上拉电阻。
(静电干扰)
2,总线上配制上拉电阻,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信。
(抗干扰)
3,去耦电容应跨接在每个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
(去耦电容)
4、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主以及时给芯片供电缓冲。
(去耦电容)
四、导线
㈠,设计方法
1,屏蔽电缆的屏蔽体必须接线,才能起来屏蔽作用。
(电场屏蔽)
2,抑制电场感应干扰采用金属网的屏蔽线。
(电场屏蔽)
3,抑制磁场感应应该用双绞线。
(磁场屏蔽)
4,双绞线是把信号的输出线和返回线两根拧合。
(双绞线)
5,双绞线的节距长度以5cm左右为宜。
(磁场屏蔽)
6,传输多种电平信号时,扁平电缆必须按电平级别分组,不同分组的导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扁平电缆)
7,把时序相同的同级电平划分为一组。
(扁平电缆)
8,两个相邻信号组的导线用一空闲导线分开,并把该空闲导线接线。
(扁平电缆) 9,配线时,应力求扁平电缆贴近接地底板,使导线之间的偶合电容转化为对地电容。
(扁平电缆)
10,强电和弱电线要分开走线,数字信号线和模拟信号线要分开走线,并加大之间距离。
(防止串扰)
五、D/A(A/D)部分
㈠,设计方法
1,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地线要分开,防止地线干扰。
必要时数字地与模拟地实行单点接地,实现一个统一的参考电平。
2,数字信号线与模拟信号线要远离,以防止干扰。
3,对D/A的模拟信号进行隔离,通常采用隔离放大器对模拟量进行隔离。
(模拟隔离)4,A/D变换时,先将模拟量变成数字量,将数字量通过光电隔离,然后进入计算机。
在D/A变换时,先对数字量进行隔离,然后再进行D/A转换。
(数字隔离)
六、时钟晶振
㈠,设计方法
1,晶振要靠近CPU,引线要粗而短。
2,外部有源晶振的VCC和GND之间接1uf左右的去耦电容。
3,用地线包围振荡电路,并且晶振下表面PCB要做敷铜处理。
(防止辐射)
4,晶振下面和周围最好不要走信号线,以防干扰。
5,晶振的外壳要做接地处理,以防止辐射干扰。
七、结构布局
㈠,设计方法
1,所有进入屏蔽箱的电缆、导线、电源线都应当进行滤波。
(屏蔽设计)
2,屏蔽电缆进出屏蔽时,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到壳体上。
(屏蔽设计)
3,屏蔽体上大量小尺寸孔要好于同样面积的大尺寸开孔。
(屏蔽设计)
4,电源滤波器要安装在设备的电源线入口处,这样可使电网干扰一进入机箱就被滤除。
(电源滤波器)
5,滤波器的接地必须良好,金属外壳要与设备外壳的大面积导电性连接方式接地,然后再用短而粗的导线与大地连接。
(电源滤波器)
6,电源滤波器的进线和出差要尽量远离,最好将其输入线和输出线采用双绞线。
(电源滤波器)
7,芯片的功率地(大电流地)和信号地(小电流地)要整体分开,然后进行单点连接,连接点最好位于去耦电容的一个引脚处。
八、软件设计
㈠,设计方法
1,数字滤波方法,剔除虑假信号,求取真值。
2,输入口信号重复检测方法。
3,输出端口数据刷新方法。
4,软件拦截技术(指令冗余,软件陷井)。
5,看门狗技术。
九、电磁兼容性设计
㈠,设计方法
1、对外接口线路,全部并联双向TVS瞬态电压抑制器。
(TVS管)
2、电源供电部分并联压敏电阻,防止雷电。
(压敏电阻)
3、自恢复保险丝一般与TVS管配套串联使用。
(自恢复保险丝)
㈢,注意事项
1、TVS的钳位电压值大于信号电压,应能保证正常电压信号通过。
(TVS管)
2、压敏电阻一般性况下可以反复使用。
(压敏电阻)
3、自恢复保险丝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比较长,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自恢复保险丝)
宋鹏立
20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