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冲击碾压施工方案

路基冲击碾压施工方案

路基冲击碾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2)交通部颁发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7)现场调查资料(8)本工程相关地质勘察、水文资料(9)已批复的本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沈阳(王家沟)至铁岭(杏山)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七标,里程桩号为K811+900~K821+500,本合同段有短链一处,K820+940=K820+942.221,路线缩短2.221m,路线全长9597.779m。

ZK818+075.557~ZK820+939.601为左线分离式改线新建段,对应主线段K818+075.557~K820+940利用原高速公路整幅作为改扩建后的右半幅使用;其余段落主线为正常双侧加宽,利用原高速公路路基和路面。

项目地域位于昌图县境内,设计带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区、山前坡洪积区、微丘区三个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北高南低。

线路通过区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生界白垩系砾岩、砂岩、泥岩、安山岩,海西期花岗岩、辉绿岩等,冲积平原及山间河谷主要以第四系冲洪积和坡洪积地层为主。

线路自南向北穿越蒲河、万泉河、凡河、柴河、梅林河、沙河、清河、马仲河、牤牛河及二道河,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其次为河流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水径流、河水排泄及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按岩土体赋水条件和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岩裂隙孔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及上层滞水三种类型。

工作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两季多风。

近年来,沙尘暴频发。

最高气温36.6~37.6℃,最低气温-34.3~-36.7℃,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0mm。

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为冰冻期,多年平均冻土深度在K693+000-K813+000段位1.2-1.4米,K813+000-终点为1.4-1.6米,因此取K693+000-K813+000段标准冻深为1.4米,K813+000-终点段标准冻深为1.5米。

三、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时间计划1、主要管理人员分工见下表:2、机械设备3、总体工期时间计划路基冲击碾压施工时间计划: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10月28日,计划完工时间2015年6月20日。

2.适用范围冲击碾压的适用范围:①对填方段路基的原地面清表后填前处理;②填方高度小于1.57m及挖方段路基路床开挖后回填前;③凡大于100m的段落须进行冲击碾压。

3.4工程数量(2) 机械配置5.主要施工标准四、工程施工方案6.1作业准备1、冲击碾压前需清表,及进行场地平整,墓穴、水井按要求处理完毕,地理管线做出明确标识或进行加固处理,以免损坏,导致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

2、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口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冲击碾压场地边线。

4、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初步确定冲击碾压参数,在大面积冲击碾压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碾压试验,通过试验,总结出人员安排、采用的机械设备的规格及性能,确定冲击碾压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6.2施工工序冲击碾压处理路基施工工艺框图6.3试验段布置根据路基填土冲击碾压工作段的长度不同,按以下要求布设沉降和压实度检测断面。

冲击碾压工作段长度100m,并设置五个检测断面,20米一个断面。

沉降检测每个断面布置3个检测点, 检测点标志采用埋设Ф18钢筋头,埋设位置如图1所示:图1 路基冲击碾压沉降观测断面注:1、图中“○”为高程检测点,“■”为高程和距离固定桩;2、测量时,各点位置准确量取,压实度检测在图中各点周围2m内检测。

压实度检测断面与沉降检测断面相同,每断面仅检测路中线左右各一点。

在碾压过程中按照检测方法每5遍检测一次压实度及沉降,并详细记录数据,待碾压完毕后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定最佳碾压数据以指导冲击碾压施工。

6.4施工工艺1、清表后用平地机对冲压工作面进行清理,整平,压路机进行碾压。

2、埋设观测点标志,冲击前观测沉降标志的标高,并做好记录。

3、检测冲击碾压前的路基含水量,并保证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4%范围内,要根据情况适时洒水。

4、冲击碾压前对检测点进行压实度检测,经检测压实度达到90%后方可进行冲碾施工。

5、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机械行进速度在10~15km/h之间,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

6、冲碾前测量一次埋设钢筋顶的标高,以后每冲碾5次测量一遍标高,以计算沉降量,直至冲碾20遍。

7、冲击碾压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宽度大于冲击压路机转弯半径的四倍时,以道路中心线对称地将场地分成两半,压实行驶路线按图2所示:冲碾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错轮进行,轮迹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冲碾一遍。

1号窄道2号3号4号5号6号窄道图2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a) 如图,将路面沿行进方向分成多个平行的窄道并依次编号。

冲击压路机开始时沿1号窄道冲碾,冲碾到该路段末尾后调头,由距1号窄道半个路宽的4号窄道反方向冲碾,冲碾至该路段起点后,再次转弯调头,对与1号窄道相邻的2号窄道进行冲碾。

以此类推,采用上述循环方法,对各窄道进行冲碾施工。

冲击压路机行驶路线及方向已在图中标出。

(b) 当施工场地宽度小于四倍转弯半径时,可按图3的冲压方式进行:冲击压路机由1号窄道驶入,冲碾到路段尾端后,直接调头从2号窄道继续冲碾,冲碾至路段另一端后,在调头冲碾与之相邻的3号窄道。

以此类推,采用上述循环方法,对各窄道进行冲碾施工。

图3 冲击碾压路线示意图(c) 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的两端设置所需的转弯场地。

(d) 本标段冲击压路机型号为25KJ型,轮宽为0.9m,两冲碾轮的内间距为1.17m,每遍冲碾要保证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1/3轮宽。

(e) 以上两图仅为示意图,仅为说明冲击压路机的冲碾路线,具体窄道划分要依据施工现场冲碾路段的具体情况。

现场技术人员应提前测量需进行冲碾的路宽、路长,已提前确定冲击压路机行车路线,尽量避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

8、冲碾结束,用平地机整平施工冲碾路段,然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若表土干燥,下道应适量洒水,以保证压实效果。

7.质量控制及检验7.1 质量控制1、严格控制地基土的含水量,避免土层冲压时形成弹簧土而无法压实,施工时若出现“弹簧”现象,可暂停施工,将“弹簧土”全部挖走,调运符合要求的新土,整平后方可继续施工。

2、施工过程中须有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资料归档备案。

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10~15km/h,如工作面起伏较大应停止冲压工作,对工作面进行平整后再继续工作。

4、冲压路基表层土的含水量应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4%,施工过程中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洒水湿润;冲击碾压过程中,应注意冲击波峰,错峰压实,距离保持错位20-40cm;冲击4-5遍应用刮平机或推土机整平,然后改变方向继续冲压。

5、冲击压实时应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碾压搭接长度不小于30-50cm。

6、冲压过程中应匀速冲击压实,变速时必须停机,在一个冲击压实行程中不得变速。

冲压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行驶方向,并保证不产生漏压现象。

上下坡时,应事先选好档位,不得在坡顶上换挡,下坡时,不得使用空挡向下滑行。

7、冲压边角及转弯区域应采取其他措施压实,以达到设计标准。

8、冲碾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进行时,可用平地机平整后再进行冲击碾压,若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均匀洒水继续冲碾。

9、正确理解冲击碾压有较宽的含水量范围。

由于冲击压路机具有高能量的压实功能,相当于超重型击实标准的击实功,达到重型压实度的含水量仅在小于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扩大,其大于最佳含水量的范围不会扩大。

因此,含水量视土的塑性指数大小,宜控制稠度不小于 1.1~1.2。

否则土层冲压会形成弹簧土,无法压实。

10、控制构造物的安全距离。

为了避免结构物遭到损坏,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冲击碾压的范围。

冲击压路机的轮边与构造物应有至少1m的安全距离,桥涵构造物上填土厚度不得少于2.5m,明涵构造物上则不允许进行冲压。

7.2质量检验冲击碾压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8、安全及环保要求8.1安全要求1、进入施工现场所以人员必须统一着装、戴安全帽,管理人员必须佩戴胸卡上岗。

特殊工种应穿安全防护服装以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持证上岗。

2、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有符号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施工场地要设置路灯,对于需要保护的结构物、施工中的小桥涵、两侧穿越路基的管线等临时工程应设置围栏,并悬挂红灯警示标志,对于路堤边坡等必须有夜间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无关不员不得私自动用施工设备、电力机械、不得擅自点火做饭,接线接灯,使用电热器材具。

4、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必须布局合理、安装牢固,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设置操作规程牌。

5、冲击碾压范围内的出入口应有醒目的安全标记,禁止无关车辆与闲杂人员出入。

6、场地内应在合适的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质量、安全标语、标牌、彩旗。

8.2环保要求1、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碴应根据当地的环保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堆弃,做到文明施工。

2、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3、在场地规划时就树立好环境保护意识,并对施工过程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加以控制。

4、场地、道路尽量采取硬化处理,加强养护,避免道路的扬尘对周边农户和农作物的污染。

5、场内及周边排水通畅,雨水不得集中冲刷周边农田、农作物、农房等。

6、砂浆、混凝土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不洒、不漏、不剩。

7、施工现场清洁整齐,做到活完料清,工完场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