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边际分析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边际分析
可见,边际产量是总产量对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导数。从几何 意义上讲,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某变动要素投入量所 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 的关系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 间的关系
y B
C TP
A(拐点)
O
x
y
MP AP
O
x0
x1
x2
x
图6—1 TP、AP、MP之间的关系
➢生产弹性大于零且小于1的要素
O
x
投入区域为生产函数的第二阶段,
y
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起到总产量最 大止;
MP AP
➢生产弹性小于零的要素投入区域 为生产函数第三阶段,即总产量下 降区域。
O
x0 x1
x2
x
图6—2 生产函数三个阶段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生产函数的第三阶段说明变动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固定 要素所需要的比例量,所以生产函数的第三阶段为不合 理的生产阶段。
第一节 边际分析基本概念
一、边际分析概念 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计算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以增量的概念来 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增量也就是指 变化量,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数量。当投入的 生产要素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产出量也会随之 改变。用这种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 产出变化规律,便是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 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 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 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 数。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也称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
在理解该规律时应注意: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某点 之前是不适用的,只有要素投入达到某点之后才会出现; 第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具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即技术水 平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第三,技术进步 会推迟报酬递减的出现,但不会消灭报酬递减规律。
在第一阶段,产出弹性Eo>1,意味着产出增加的比例 大于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这说明增加要素投入量是 有利可图的,若生产要素投入量停留在此阶段,便会由 于固定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造成相对浪费 。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不合理的生产阶段。
在第二阶段,是变动要素由用量不足到投入过量的中间 过程,对变动要素而言,是合理的投入范围。
➢ 当0<MP<AP时,0<Eo<1,表明产出增加的比例小 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产出弹性的大小,可以将生 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
➢生产弹性大于1的要素投入区域 为生产函数第一阶段,即从原点起 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
y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C
B TP
A(拐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
本章内容结构
➢边际分析基本概念 ➢单项变动要素合理利用 ➢多项变动要素合理配合 ➢农产品合理组合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边际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产
出弹性、等产量曲线、边际替代率、生产可能性曲 线等基本概念。 掌握单项变动要素最佳投入点的确定方法。 掌握多项变动要素的合理配合方法。 掌握既定量的要素生产多种产品的产品配合方法。
第二节 单项变动要素合理利用
最佳投入点确定的原则
要素的最佳投入量是指获得最大利润时的要素投入量,在确定单项 要素的最佳投入量时,假设其它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仅改变一种可 变要素的投入量。为了确定最大利润时的要素投入量,我们首先构 建利润函数。
令利润函数为:π=TR-TC=Pyy-Pxx-TFC
当利润达到最大时,有: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通常简称AP )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 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y/x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计算
➢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通常简称MP)是指在连 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 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变动要素投 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MP=△y/△x 当生产函数以确定的函数式表示时,可以计算精确的边际 产量,计算公式为 MP==dy/dx
第二节 单项变动要素合理利用
[例2]现以 表6—3的资 料研究要素 最佳投入量 问题 .假设 饲料价格Px =9,畜产 品价格Py= 3。
饲料最佳投 入区间:2530之间
处理编 饲料投
号
入量
1
0
牲畜增重
.875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生产要素投入报酬 变动规律,使得生产的经济效益随着要素投入量 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农业生产要 素投入最适度,即通过研究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 的变化关系,寻求要素利用的最佳状态,从而提 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计算
总产量(Total Product,通常简称TP),是 指在其它投入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变动 要素投入量变化而变化的产品总量。总产量有时 也用y来表示。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产出弹性,又称生产弹性,是衡量生产要素转化效率的重 要指标。它是产量变化率与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率的比率 ,反映产品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具体测算时是以要素投入量增加百分之一,由它引起的产 品产量增加百分之几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Eo=MP/AP
➢ 当MP>AP时,Eo>1,表明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 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yx'=MP=Px/Py 上式表明,要获得最大利润,必须满足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价格 与产品价格之比。
当MP>Px/Py时,说明要素用量不足,应继续增加投入。随着要 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下降,直至与价格比相等;
当MP<Px/Py时,说明要素投入过量,应减少要素投入,使边际 产量上升,直至与价格比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