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课件
5、不挪用和损失消防器材,不堵塞消防通道,不违章搭建和违章施工。
6、安全使用取暖电器,下班时关闭电源及煤气。
7、一旦发现火灾,立即一边打电话“119”报警,一边用水或灭火机将初始火源及时扑灭。
四、逃生方法
1.熟悉环境:熟悉环境就是了解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于我们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所有成 员都要知道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
三、预防火灾放生
1、不乱接电源,不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
2、不乱扔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和用灯泡取暖,不在寝室内点蜡烛看书。
3、不在建筑物内和易燃易爆物品旁焚烧杂物,不随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宿舍内 擅自使用煤炉、煤气炉、电炉、热得快等可能引发火灾的器具。
4、不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擅自使用明火,不在校园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将氧气、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混放在 一起。
二、火灾发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抽 烟后随地扔烟头,儿童 玩火,东西掉在点着的 蚊香上面等。烟蒂和点 燃烟后未熄灭的火柴温 度可达到800℃,能引起 许多可燃物质燃烧,在 起火原因中,占有相当 的比重。
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 电气线路短路等是电气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其间接原因是 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电器设备设置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如 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以及用纸 或布做灯罩紧贴在灯泡表面,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 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
安全防范工作重于泰山
一、火灾的定义
二、火灾发生的原因
三、预防火灾放生
四、逃生方法
五、项目安全管理要点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 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 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 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 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 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 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 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 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 的危害。在火灾时需要安全,尽快的逃 生。
2.迅速撤离: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 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 良机
3.通道疏散: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 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 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 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考虑建筑物的窗户、阳台、屋顶、 落水管等脱险。 4.毛巾保护:逃生时常用的防烟措施是用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可把毛巾浸湿, 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 服也可以替代,又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 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
五、项目安全管理要点
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制定 的消防法规,掌握本辖区实际 情况,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时常对项目员工做好消防安全 宣导工作,制定真实有效的考 核措施,让每一员工都具备最 基本的消防常识
积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消防设 备和辖区各重点部位,如厨房, 公共场所的灭火器材装置,楼 层消防分屏及报警,排烟系统, 对讲系统,查看周围有无火种, 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管理上的缺陷:堵塞消防通道,设 施设备损坏未及时修理,危险物品 未照规定做好防范隔离措施等
打雷:被雷劈的地方容易引发 火灾。
放火
放火主要是指采用人为放火的方式引起的火灾。一般是 当事人以放火为手段达到某种目的。这类火灾为当事人 故意为之,通常经过一定的策划准备,因而往往缺乏初 期救助,火灾发展迅速,后果严重
仓库的危险物品的隔离管理, 责任到个人,管理层要不定时 的检查、监督、指导
演练就是实战,要将每一次 消防演练都当做实战,不要 过于形式化,以免危险来临 时不知所措
建立和健全辖区的消防管理 业务档案
发现问题书面上报,让甲方 领导知悉,免除物业公司的 责任
重大节假日,组织人员进行 安全大检查,发现火险隐患 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业主进 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 物业总经理和物业经理
四、逃生方法
5、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 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 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快速从火灾逃生。 6、为暂时避难。火灾很大,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 暂时避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 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7.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 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8.火场求救法: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 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 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检查排 除隐患
防范胜 于救灾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