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一、课程团队建设计划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学院的发展速度,强化《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地位,《综合英语》课程组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学院统一组织筹划下,组建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具体建设计划如下:(一)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师结构体系课程团队现有成员21名,课程团队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100%。

在职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硕士学历达到90%以上,两人拥有博士学位。

争取通过两到三年的建设,使团队教师结构更趋合理化,使课程团队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团队。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行课程进修和学历提升。

学院制订了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相关课程的提高培训班、到国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等。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现场专家对团队成员及学生的指导力度,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和讲座。

(二)进一步提高课程负责人和课程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课程负责人李玉华老师曾获得山东省高校工委“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秀奖”,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获聊城师范学院1989-1990年度、1990-1991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课程主讲教师肖健壮、陈万会、崔艳嫣等老师都有着高级职称,都有多年综合英语授课经验。

其中肖健壮老师现为外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1997-1999年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和优秀实习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首届“聊城大学教学带头人”荣誉称号。

2000年在聊城大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陈万会老师为外院副院长,博士,教授,曾经为本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等各类学生讲授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等课程。

先后参编专著、教材3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科研奖励。

崔艳嫣老师现任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院级、校级奖励多项。

以上各位老师虽然已经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通过不断与外校专家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学识,使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提高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申请校级、省级教研课题,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开展了教学研究,学院、课程组科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开展相互听课观摩、专业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争取团队教师每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申报校级或省级课题两至三个,并将课题成果在教学中推广。

(四)加强团队教师和企业的联系,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在近几年派出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并派多名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

二、综合英语课主讲教师简介李玉华,女,1955年出生,197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1979至1981在山师高教进修班进修。

2005—2006年在英国温彻斯特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现任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讲授《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学》、《社会语言学》等课程。

并连续作基础教研室主任十八年。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八年,在98年老教师课堂观摩赛中获校文科第一名。

2001年获山东省高校工委“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秀奖”,1999年获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获聊城师范学院1989-1990年度、1990-1991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聊城师范学院1993年“学生劳动实践课优秀带队教师”称号。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英语音位的表意功能”、“英语词汇的音义联系”、“英语音位与拟声、音韵修辞”等学术论文近二十篇,独立完成由青海洋学院出版的《新编英语语法》和由石油大学出版的《现代英语实用会话》两部辅助教材。

其中由西安外语学院学报发表的“英语音位的表意功能”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代英语实用会话》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肖建壮,男,1965年出生,山东荣成人。

1986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精读、英语阅读、应用语言学、英语学习策略等课程。

1997-1999年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和优秀实习教师称号,2003年获得首届“聊城大学教学带头人”荣誉称号。

2000年在聊城大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参与研究的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项目“高师英语专业素质培养与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近20余篇部,其中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获得聊城师范学院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二等奖,主持了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方法研究》、聊城大学基础教改课题《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等科研项目。

陈万会,男,1965年10月出生,山东东阿人。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988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回聊城师范学院工作至今。

2004年被聘为聊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参加工作以来,曾经为本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等各类学生讲授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语法》等课程。

先后参编专著、教材3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完成和正在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和聊城大学科研项目2项;多次获得省、校级教学、科研奖励,并以专家身份应邀在江苏、湖北的高校做学术报告。

2004年参加了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组织工作,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语言学各学科的学术会议;曾多次参加地方及学校的重大外事活动的组织和现场口译等工作。

2000-2001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师从Ronald Cater,Michael McCathy, Nobert Schimitt等国际著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家学习,了解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话语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

后师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对比语言学学科组组长潘文国教授。

目前,主要研究理论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等领域。

崔艳嫣,女,1972年出生。

现任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2002.9 – 2006.7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获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6.9 – 1999.7 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9.9 –1993.7 就读于山东聊城师范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3年至今在聊城师范学院(现为聊城大学)工作,2004年取得副教授职称。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研究兴趣涉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心学、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儿童词汇习得等领域。

科研项目:1、目前正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能力发展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该项目按计划于2006年结项。

2、已与2007年2月份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待批。

近三年来录用发表的论文:1、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路径及相关性研究,《现代外语》,2006年第4期。

2、基于CLEC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派生词缀习得分析,《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3、英语课堂中双人对话练习的互动模式,《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卷。

4、A corpus-based study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derivational affixes,《中国英语教学》,2005年第1期。

5、Developing a communicative test on listening skills for tertiary EFLlearners,《中国英语教学》,2004年第6期。

6、英语学术讲座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

7、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8、自主外语学习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上海外语教育论文集》,2004年第3卷。

9、标记性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2卷。

参加国际会议情况:1、参加200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外研社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宣读的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2、参加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宣读的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葛红,女,1966年3月出生,山东阳谷人。

现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1984-1988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7月分配到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工作。

1991-1992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生班,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外语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专科生和函授生开设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词汇学等课程,参加了每年度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辅导、专升本考试辅导、英语自学考试辅导及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8年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耐心讲解,课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波动,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色,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研究方法及霍桑小说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家正式期刊发表论文22 篇,参编专著、教材3部。

主要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及其启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失语症》、《论合作学习法的移植应用》、《世界英语与中国英语现状》、《论英汉中的非谓语形容词》、《论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论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外语教学中动机因素的研究及其近期理论探讨》、《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霍桑的小说创作与罗曼司体裁观念》、《抗争—评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和专著《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备考词汇手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