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与日本课件

东亚与日本课件


5.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 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解析:由图可知,东亚各国所处纬度不同,受台风的影响 时间有明显的差异;台风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不是 反气旋;7到10月台风能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但4到7 月对这些地方影响较小,故路径不同。因此,只有D选项 正确。 • 答案:D • • • • • •
渤海 日本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朝鲜海峡 (考纲)
地形、河流 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1)日本群岛 东亚最大的群岛 (2)朝鲜半岛 东亚最大的半岛 (3)台湾岛 中国第一大岛 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沟通东西水运交 通。东西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西高东低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水汽输入。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欧洲 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中 服装 石油 煤炭 棉花
水产品 蔬菜

钢材 电子产品 1.经济特征: 本 国 其他工业产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 农业、渔业 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依赖进口,主要种植水稻。 (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 “加工贸易型”经济 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 “两头在外”经济 出口),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裂开的公路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海啸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核电站爆炸
资源
看一看
硫磺矿产丰富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
日本因为资源贫乏,一 方面大量进口原料燃料,世 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另 外一方面,因工业发达,出 口工业产品,因而对外贸易 十分发达。
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1、位置与范围
一 、东亚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经纬度: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读图查阅: 1.东亚地区有哪 些国家? 2.临海国,内陆 国,半岛国,岛 国分别是?
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平壤
韩国
首尔
日本
东京
海、海峡:
朝鲜
平壤
韩国
首尔
日本
东京
• 1.位置与范围 蒙古 、中国、B_____ 朝鲜 •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A_____ 、C 韩国 、D____ 日本 。 _____ • 2.居民 • 黄种人为主,集中在沿海平原。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 朝鲜族、大和族。 • 3.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沿海 范围 地形 气候 经济 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 内陆 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 山地、高原 、盆地为主 以____________ 温带大陆性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___________ 畜牧 业为主,经济较落后 以______
【答案】 (1)C
(2)B
• [考点精练] • 读如下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2题。
• 1.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最明显的差异表现是(
)
• ①气温年较差 ②年降水量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 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 解析:甲、乙、丙三地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受海洋影 响差异大,导致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有明显差异。 • 答案:A
北海道
பைடு நூலகம்
富士 山 ,最高山是______ 。平原面积狭小,多
朝鲜
神户
富士山
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 带。东京湾附近的 关东平原 ______ 是面积最大的
九州
横滨
平原。
优良港湾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 港湾。利于渔业、造船 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想一想
3.气候
1.海洋性季风气候: 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 候。 2.特点:冬季较为温 暖,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也较多,具有明 显的海洋性特征。夏 秋季多台风。
东亚的气候
西部内陆地区大陆性 气候显著。
东亚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分布在 哪里?怎么形成?有什么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
西部地区深 居大陆内部, 距离海洋远。
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 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冬夏温差大,气 压差大,海陆热力差异大。
1 东亚季风的成因与区域差异
• 1.成因 •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 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 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 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 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高气 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 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 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 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欧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 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 减少。
• 1.位置与范围 •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 太平洋 、西临B_ °N~45°N之间。②海陆位置:东临A________ 日本海 朝鲜海峡 ______ 。以G__________ 为界与韩国为邻。 • (2)范围:由C_______ 、E______ 个大 北海道 、D______ 本州 四国 、F______4 九州 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山地丘陵 为主,最高山峰是富士山 • 2.地形:以_________ _______,最大平 关东平原 原是__________ 。 • 3.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 (1)类型:北部为______________ ,南部为________________ 。 • (2)特点:温差小,降水分配较均匀,具有明显的_________ 海洋性 _。
二 、日本
1、位置范围
(1)位于25°N-45°N, 125°E—150°E,东亚 岛国,多优良港口。
1、位置范围
俄罗斯 中国
2、日本东部濒临
太平 洋,西北部隔 _______
北海道
日本 海与_______ _______ 中国 、 俄罗斯 ______ 、_______ 朝鲜 及韩国
相望。 3、领土组成:______ 北海道
• 2.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 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 B.日本南北温差大 •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 解析:日本是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强,故亚热带季风 气候分布区纬度比中国高,对应的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 比中国高。 • 答案:C
朝鲜 韩国
九州
神户
本州 、 ______ 四国 、 ______
横滨
、 ______ 九州 四岛。日本两 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神户、 横滨 。 ______ 、 ______
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 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地形
山地 日本地形以_____ 俄罗斯 中国 丘陵 为主(3/4) 和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 风;
日本南部(九州、四国、本州南 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 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
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 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 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 渡性。
• 2.区域差异 • (1)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 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 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 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 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石油



铝土
铅锌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
利亚。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人文地理特征(发达的经济)
日 本 工 业 结 构 的 变 化
日本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变化/% 1980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3.9 44.9 51.2 1990年 2.7 43.1 54.2 1995年 2.1 40.5 57.4 1999年 1.6 31.4 67.0
2、经济 读图 分析: 东亚地区国家西 部内陆和东部沿海地 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 • • • • •
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 日本:现代工业发达

日本海
太 平 洋
探究2:濑户内海沿岸为

何多晴朗天气。 解析:四周多山,处于冬夏
季风的背风坡。

富 士 山
2005年12月上旬至1月6日,日本石川、福井、 富山、新潟、山形、秋田等地区连降大雪,造成严 重雪灾。这场雪灾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导致579栋 住宅倒塌,14条铁路线的15个区段停止运行,138万 个家庭电力中断。
两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相关主题